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看第一书记搅起古井新波(陈鸥帆)

——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3日10:34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鸥帆
《马向阳下乡记》剧照《马向阳下乡记》剧照

  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很多地区从省、市机关抽调干部派驻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推动农村扶贫开发,近年来,山东省已经选派了2 . 6万名第一书记,深入1 . 8万个基层单位和行政村,抓党建促脱贫。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由知名男演员吴秀波所塑造的马向阳,实际上是浓缩了山东甚至全国数以十万计的第一书记形象,而马向阳进村之后所历经的艰辛、所得到的成长,也正是萃取了这些第一书记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诸多切身体验。

  马向阳没有任何经验和准备就从舒适的都市天堂掉进了大槐树村的“粪坑” (剧情) ,他进入状态慢,挨领导批,被群众反,但中国落后农村贫穷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刁蛮,如同冰水迎头让他洗尽铅华浮躁,沉心定性,动脑行事;但刁蛮掩不住的真与暖也时时温润心田,让他誓不辜负那一片山水。于是他性格中“马大本事”的一面被充分激活,他找回搭档,召集青年,修路、安灯、建超市、推销老区煎饼、开发乡村旅游……他让古井般的乡村生活开始沸腾,让冷寂的留守人心开始悸动,让每一天都变成了能看到更大希望的新一天。到最后,当他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来抵制“土豪”资本介入,以支持农民自主经营土地流转时,所有人都看到了他把最大的热忱和最真的感情都奉献给了这里的父老乡亲,那一刻,也表明了他已经从一个让人一眼看到底的毛头大小伙儿,真正成长为一位深谋远虑、干事有道,出水才见两腿泥的农村干部。

  《马向阳下乡记》其实延续着“鲁剧”一贯的现实主义追求,且在“鲁剧”关注历史的底蕴上更增添了紧扣时代脉搏的亮色,这抹亮色和该剧在农村题材电视剧艺术表现方面的多重探索结合在一起,使得它成功赢得了受众的关注。总体观之,该剧主流但不类型化,鲜活但不商业化,乡土气息和审美内涵兼修,山东本土化与全国普适性并重。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类的主流题材能胜出荧屏,首先得益于该剧人物形象新鲜,不类型化。除了主人公马向阳的塑造之外,有文化的农民刘世荣也是典型代表。刘世荣作为马向阳干事创业的阻碍力量,不像以往影视剧中承担这种功能的农民角色那样普遍的没文化,以粗暴无理或胡搅蛮缠见长,他好斗好胜,言谈举止却沉稳淡定;晨起能高诵《朱子家训》引领扫街,光天化日下也能娴熟地传个“瞎话儿” ;他能为一己私利绞尽脑汁,也常为乡村被边缘化的状况而忧心忡忡;他是典型的“小村奸雄” ,马向阳遇险时又古道热肠。刘世荣是继承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又感受着当代商业社会气息的“精”农民,该剧对他人格的多面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因此,那位不太靠谱的第一书记和这位不同凡响的“第一村民”之间的对手戏扣人心弦,不落窠臼。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农村题材电视剧曾以其清新、鲜活、质朴的风格,迅速揽获观众的喜爱,但当下追求娱乐化与收视率的媒介环境,使得受众形成了农村剧等同于“农家乐”的刻板印象:小品化的台词,碎片化的剧情,纯搞笑的冲突等特点构成了农村剧的通用脸谱。 《马向阳下乡记》则跳出这种商业化苑囿,从形式到内容都一定程度地复归了经典农村剧的优良传统,具体而言,该剧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又兼具文化审美内涵:古朴明丽的乡村风景,鸡零狗碎的农家悲喜都唤醒了人们对老家的回忆。当然,这里不只有田园牧歌,还有狭隘、蒙昧,马向阳进村时所面对的其实是农民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穷困,而到他任期将满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也不仅是农民生活的富足,更有精神层面的转变——懒惰成性的花小宝学会了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自私的小会计梁守业开始明辨是非,并愿意像马书记一样奉献自我,要为村庄留下点什么;那些在城里打工寻梦的年轻子弟们也从内心接纳了自己的农民身份,回归生养之地,建设新农村。马向阳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是经历了一场颠覆——原是优哉游哉、“独善其身” ,经历第一书记生涯后,他收获了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觉悟——正如《雷锋日记》里所说的,“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其实,“鲁剧”本身就具备非常鲜明的文化特质,即表现和弘扬革命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优良遗产。 《马》剧亦不例外,这使该剧以一种归宿感悄然触动中国观众的内心:马向阳带领村民所收获的第一桶金源于“支前”煎饼热卖,这是当年华东野战军在大槐树村驻扎时吃过的煎饼,那时给华野子弟兵辛苦摊煎饼的巧媳妇如今已成为老祖奶、村里资历最老的党员,她讲述着军民鱼水情,人们得以重温那些打江山、创基业的艰难岁月,汲取老一辈革命者奋勇直前的力量,同时也以买煎饼的方式支持、回馈了老区人民。而能背《朱子家训》并践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深知“仓廪实而知礼节” 、牢记“为子当孝,待人以信”祖训的山东农民,则唤醒了我们对齐鲁大地这块文化故土的记忆与敬仰,斯土育斯民,令人信服,斯民壮斯土,可堪期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