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今日作家 >> 正文

路过青春的呐喊 朱虹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0日15:03 来源:鹤城晚报

  倾诉总要通过一种形式去完成,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青年作家杨知寒看似波澜不惊地走过她的青春期,却用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茧》完成了一番暗潮汹涌的青春倾诉。

  大抵身处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茫然之感,多有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极大痛苦。在每个单调枯燥的日子中苦挨,磨钝了自己想要放飞的翅膀,留住了结结实实的冷漠,并且渐渐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即使偶尔或者拼命做过挣扎,想呐喊却满口泥浆,想抽身却又无力自拔。

  那么思想呢?会随时期待有一粒籽,不知从哪里飘落下来,听着她破土发芽之声,让沉寂的心渐渐有些苏醒。或者期待骤然有那么一瞬,挣脱开被藤枝捆住的四肢,哪怕只是简单地发泄一下。

  对于这时的孩子,忍受是艰难的,因为没有选择的权利;拒绝也是痛苦的,因为也许就是希望——这样的青春期,似乎写满了悲情。

  然而,悲情往往使人更有洞察力,更加惦念美好和阳光,也因而使人更有文学天分。因此杨知寒在被青春期的桎梏一丝一丝作茧身心之际,也在一点一点积蓄并最终发出洪声的呐喊。

  这声呐喊虽然路过青春,却又仿佛与青春无涉。她在自己青春文学的写作中,过早地卸去了校园生活的行囊,开辟出更为广阔的触觉天地,展现出更为精彩的青春视野。

  她的小说把这一时段自己的悲情用人物经历的苦难表现出来。那是一种不是彼时彼刻遭受的不幸,而是此时此刻明知道大厦将倾却束手无策的无力之感。在她编织的故事中穿行,背景是咖啡厅、工作室、酒吧、疯人院、合租房、“鹿鸣宴”,情感是朦胧恋、闪电恋、暗恋、失恋、同性恋和主人公的自恋,内容是欺骗、追逐、背叛、沦陷、挣扎、圆满以及和解。小说虽独立成章,互无关联,但无论古时、当下,均伴以细密的故事、精致的文笔、扎实的细节和奇谲的意象,静静地表现出作者超越自身年龄的看取生活探赜索隐的穿透力和艺术描写长于虚实相间的表现力,把一场源于青春的躁动,用我行我素的精雕细刻,洗练隽永的文字,写得盲动而激烈、悲壮而又执着。

  阅读这些作品,不觉对这个不足20岁的女孩对世事洞察和对人心把握的相对精准搓手惊叹,为发现了一些可信、真实的感受而感到惊喜,同时也为部分篇章中的“秋意稍浓”感到一点担心,比如《失耳》中的略嫌潮湿的感伤情绪。

  刚刚走过青春期的作者在年龄与文化的合力作用中,很容易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前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反叛传统的姿态步人文坛,选择把孤独、忧伤、绝望、疼痛作为叙述主题,对成人所构成的社会体系进行嘲讽和颠覆,以此揭示在颓废与放纵背后的更深的迷惘。这样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群体对于自我存在的高度关注。而我的一点担心在于,过于沉湎于内心的宣泄,夸张地显示叛逆姿态,使作品较多地笼罩在晦暗、抑郁、阴沉的氛围中,恐怕不能真正达到对疼痛和苦难做出有效反思的初衷,反而易于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窠臼。另外,作者从小生长在城市,城市的价值霸权轻易地在作品里打上城市物语的烙印,导致在一些文字里,关键词是雅痞、酒吧和凄美爱情,主人公一手制作疼痛,一手将疼痛自慰,看似更像一种故作沉重的轻松。

  尽管有一点青春文学通痛,个别章节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杨知寒以这样一组整齐端庄的小说走进文坛,依然是一身华丽的亮相。而且写作从《双玲珑》起步,到《四号大街五号路口》收篇,可以看到的是她的写作触角一步步地在奋斗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整个作品由青春思考起步,逐渐指向了人生的深处。

  而且这一声路过青春的呐喊,也是一张珍贵的刻满青春期记忆的唱片。从青春期走过,即使没有做过文学梦,一定也有很多人在课堂上、在阳光下、在睡觉前想象编织过书中的某些场景和故事。因此当唱针滑动、轻音溢出,盈室绕梁将不仅是杨知寒一段时期内文字风格、创作向度嬗变的交响,更是可以勾起作者和读者心路历程回忆的、可以清晰辨认的一串串音符,有着独特的青春期记忆唤醒功能。

  其实岁月中的很多记忆,已经在流年中沉潜和消逝了,但往往借着一件微小的事物,一勾就是一大片。就好像原野里有一朵小花,先是看到那一朵,然后就发现了一整片的花海。就好像看到书中的某一篇作品,我们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成长的大背景。而这一切不管是幸福的还是酸涩的,都将因为有了自己的脉动,变得异常珍贵。

  从这一点上,要谢谢杨知寒和她精心刻录的这张唱片,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关于青春期的记忆,将有赖《作茧》的保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