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角逐奥斯卡奖 《夜莺》代表中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0日11:15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牛颂
电影《夜莺》剧照。电影《夜莺》剧照。

  中法合拍片《夜莺》将代表中国内地参与今年奥斯卡外语片的角逐,而不是此前公众猜测的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或张艺谋的《归来》。这一消息让网友们大呼意外,同时也感到好奇:《夜莺》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十一”长假刚过,我就收到电影《夜莺》制片人宁宁的短信:“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项目中法合拍片《夜莺》,将代表中国角逐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前,青年导演李睿珺也发来信息,报告裕固族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已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虽然国人对国际电影节奖励已经较为淡定了,但我仍把这些消息看作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再度崛起的信号。

  《夜莺》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国际板块”首批规划项目之一。起初,我对《夜莺》的理解是法国电影《蝴蝶》的中国版。从清新浪漫的法国村庄到古朴秀丽的广西山水,导演菲利普·弥勒讲述了两个近乎相同的故事。李保田饰演的老人,年轻时从广西老家来到北京打拼,供儿子崇文上了大学,而生活在大都市的儿子儿媳无暇照顾孩子,他又回到北京照顾起孙女。任幸是一个从小与电子产品为伴的女孩儿,在电影的前半段几乎iPad不离手,反映了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生活的许多家庭的教育问题。如何让孩子在极度自我的状态中,关注周围的生命变化,让大自然的无言智慧解开隔代人之间的心结?老人和孩子的故事总是天然成趣的,微笑着的大自然总是能够成全人类心灵深处的希冀。

  《夜莺》很好地体现了菲利普·弥勒的导演风格。他曾学习哲学和图像艺术,拍了不少影片,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要数他2002年的作品《蝴蝶》。影片中老爷爷和小女孩之间的友谊,以及二人对唱的主题曲已然“天长地久”地留在观众心中。

  据宁宁介绍,她注意到,不论是在法国、捷克等欧洲国家,还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观众对《夜莺》中情节的笑点与中国观众是一致的。这说明《夜莺》传递的情感有跨国界、跨文化的人类情感共通性。这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现在,这部影片的版权已经卖到了十几个国家,版权谈判还在延续着,显示出《夜莺》作为一张生动的文化名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间传递着。

  宁宁的制片团队与广西电影集团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引发我们思考如何提升民族电影。他们找到了一个中法合拍的路径,在寻求国际合作中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顾中法合拍电影,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儿童故事片《风筝》。2010年,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上有一个大手笔,就是在北京签署了《中法电影合拍协议》。从此,中法合拍片便具有了“双重国籍”。也就是说,只要是中法合拍的电影,在中法两国均可被视为“本土片”,不受电影进口配额限制,不占用分账大片的名额。因此,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与法国电影人合作拍摄,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条新路,政策保证多、文化折扣少。由于中法合拍片同时享有中国、法国及全球电影版权市场的收益份额,使中国投资的电影风险降低,更易于体现投资收益的多元化和发行的全球化。

  《夜莺》在法国上映4个月后的一天,宁宁约我小坐,说她有很多感慨。《夜莺》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合拍片,中法双方在创作人员、资金、技术及制作上都进行了密切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大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法国的合作,以“中法合拍”的政策优势辐射欧美乃至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夜莺》成为在法国上映的同期影片中排期最长、放映场次最多的影片,观众逾10万人次,胜过同期上映的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破坏者》,以及法国本土影片《免费入睡》等。这个成绩也给了《夜莺》在法国一线、二线收费电视及免费电视台点播并取得收益的机会。

  法国观众很喜欢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这几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上,北京民族电影展送去的影片总是大受欢迎,包括《俄玛之子》(哈尼族)、《爱未央》(彝族)、《德吉的诉讼》(藏族)、《天之恩赐》(蒙古族)等。法国观众对中国的电影明星没有太多感觉,但对电影中表现的多彩民族生活和文化魅力,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这次对《夜莺》,法国14家主流媒体综合评分3.4分,这在满分为5分的苛刻的媒体评价中,算是个高分啦!

  宁宁与法国人联姻,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夜莺》与法国电影的联姻,开启了中法合拍的浪漫之旅。弥勒导演拍完《夜莺》后真诚地表示:“我的愿望是再拍一部中国电影!”为此,宁宁团队的下一个中法合拍项目已经启动。她把电影剧本《沉香山》推荐给我看。这个联结中法的故事还是发生在中国广西,还是在那十万大山之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