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2006年,从威尼斯电影节载誉而归的贾樟柯《三峡好人》狭路相逢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贾樟柯说:“我想看看在这样一个崇拜 ‘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8年之后的“十一”黄金周,许鞍华《黄金时代》从威尼斯电影节走了一圈,回来遇到了“黄渤系”。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黄渤出演的 《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名列票房前三,分别拿下7.57亿、2.54亿、1.61亿元票房,《黄金时代》只收3640万元,远不如预期。一波“要‘黄渤时代’,不要‘黄金时代’”的舆论兴起。有评论称:“黄渤现象确实值得琢磨。事实证明,‘丑星’黄渤的票房拉动力比女神汤唯要大得多。《亲爱的》黄渤与 《痞子英雄2》(尽管黄渤只是客串)黄渤‘捡到’了《心花路放》黄渤所溢出来的档期红利,留给其他人的就已经很少很少很少了。”
说到“丑星”,这波“黄渤时代”的到来,让人想起上一个20年的“葛优时代”。说来有意思,娱乐圈兴的是“颜值”,但在亚洲,韩国影帝当推其貌不扬的宋康昊,在中国广受认可的“最具电影票房号召力演员”也是长得略显草率的草根级大叔。个中缘由,多方因素交织,值得学者们研究。现实情况是,当葛优从“京片子”演到阴毒的皇帝、优雅的富人等高大上角色时,头顶着乱絮枯草的黄渤就冒了出来。这些年,已经越来越多人把黄渤视作葛优接班人,如今看来,黄渤是接过了葛大爷的枪。虽然黄渤本人每次面对这个话题都很谦虚:“多少年才出一个葛优啊,我还得向他学习。我觉得自己不能跟他相提并论,我们两个人有很多的不同。”学习自然是应该的,不同也的确有很多。比如,2010年贺岁档,葛优《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 三片同映,舆论大呼“过度消费”。2012年贺岁档,黄渤也是《泰囧》、《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 三片同映,再到这次国庆档的三片同映,却鲜见“过度消费”质疑。说起来,还是新鲜劲儿没过。葛优“贺岁帝”的头衔足有20年,黄渤才刚刚开始,虽然比起“疯狂时代”时期,他演的角色越来越有钱、不再那么底层,但大部分还属于小人物。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富起来越来越迅速的时代,空中高来高往、应酬觥筹交错、忙得或许没空去菜市场的黄渤,是否能像葛优一样常青,是否会有另一个“小人物”冒出来,一切还很难讲。
再说《黄金时代》。票房固然不理想,但好片子不一定就有好票房,就跟好人不一定就有钱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个中缘由,也是多方因素交织,有待研究。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黄金时代》都算得上是上乘佳片,是一部值得细品的好电影。营销或许可以商榷,但也绝非如今不少舆论指摘的那般不堪。至少,它的系列海报令人耳目一新,带高了时下国产电影海报的品质,就连“黑‘黄金’”论者都承认“《黄金时代》成全的是海报”。另外,影片在拍摄手法、金融合作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实验性,探索之功甚伟。《黄金时代》的魅力需要时间、心境去细品,片方表示长假过后影片将启动长线放映,在艺术片的发行放映方面算在做有价值的探索。或许,当下的《黄金时代》被人为赋予太多东西,若干年后,卸掉承载,剥离杂质,《黄金时代》的金光会更耀目。
综上所述,“黄渤”虽好,切莫贪杯;“黄金”不坏,足可传世。这个时代,要“黄渤”,也要“黄金”,“双黄”配在一起,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