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俄罗斯名剧国内展演离席创纪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01日13:5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名剧院、名导演、名演员的各国高水准制作 国际拿奖拿到手软 国内展演几乎一分钟就有一名观众离席

  俄罗斯名剧国内展演离席创纪录

  艺术水准较高的世界级演出国内还需慢慢培育观众

《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剧照《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剧照

  在文化的追求上,不管您有多么的喜爱和投入,总会有擦肩而过的遗憾。但最大的遗憾,不是因各种原因无法去欣赏,而是囿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拒明珠于眼前。有的杰作一旦错失,便再也无法见到它的光芒,碎了一地的只能是心情。有的遗憾可以弥补,使期盼成了另一种享受。我们帮您搜寻这些遗珠,我们帮您寻找弥补的路。

  2014年3月到4月,人艺举办了第四届精彩剧目邀请展演,参演的一些外国戏剧,均是在本国获得较高荣誉的高水准制作,有些观众并不认可这类戏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创造了首都剧场邀请展演举办以来观众离席的最高纪录——几乎一分钟就有一名观众离席。观众的冷淡反应与评论家的高评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剧目

  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剧院的《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被称为“俄罗斯后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戏剧展演之初便受到业界关注。《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更是收获了邀请展举办以来最多的戏剧评论。这部戏讲述一个酒鬼从繁华的莫斯科到被上帝遗忘的佩图什基的神秘之旅。与传统俄罗斯话剧不同,这部作品有着魔幻色彩和诗意表达,将俄罗斯表演学派的心理表现刻画到极致。

  反响

  2014年3月到4月,人艺举办了第四届精彩剧目邀请展演,在一个月内,展出五部来自俄罗斯、英国、以色列等四个国家知名剧院的代表剧目,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剧院的《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等,这也是人艺第一次尝试在一个月内展出四个国家五部戏的体量。首都剧场自2011年起举办戏剧展演,至今已展出12部外国戏剧、16部国内戏剧。

  展演前制定严格的挑选原则

  据北京人艺相关部门负责人林芝介绍,人艺在策划展演之初,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挑选原则,它包括名剧院、名导演、名演员三者必占其二的硬性规定,也包括在同规格剧目中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性、创造性、代表性、特殊性的类比优先原则。今年的展演,外国的戏剧演出,均是在本国获得较高荣誉的高水准制作。来自白俄罗斯的《哑巴》问世后拿奖拿到手软,在2011年白俄罗斯设立的首届国家戏剧奖中,《哑巴》囊括了“最佳话剧”、“最佳主角”、“最佳舞美”等诸多大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由2012伦敦奥运开幕式总导演丹尼·博伊尔担任,英国最炙手可热的男演员“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约翰尼·李·米勒在剧中也有出色表现。

  观众的冷淡与评论家的高评价形成鲜明对比

  令人意外的是,邀请展上的剧目观众反响并不理想,有些观众并不认可这类戏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林芝介绍,《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创造了首都剧场邀请展演举办以来观众离席的最高纪录——几乎一分钟就有一名观众离席。观众的冷淡反应与评论家的高评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戏剧协会理事李龙吟给予这部戏很高的评价,“《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一剧中,滑稽的天使,蹩脚的新娘,动物和人的耳语等设计,都让观众耳目一新。倾斜的舞台,刺耳的音响,看上去零乱的灯光,都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整体体现。应该说,这是一台高水平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李龙吟表示,看到很多观众离场,自己也非常痛心,因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戏,要是看进去就会发现很好看。这个戏超越了大家对于话剧的常规理解,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性,也没有清晰的行动逻辑,一个醉鬼从莫斯科坐火车到佩图什基,意识、行动、意念交错庞杂,真实的生活、想象的生活、酒醉后的生活、酒醉后幻想的生活叠加在舞台上,晦涩、艰辛、痛苦、挣扎、肮脏、放纵、别扭挤满舞台,令人难以适应。李龙吟认为观众不太接受这类戏剧主要还是欣赏习惯的问题。他说,“首都剧场的观众大都是冲着人艺的戏去的,看人艺的戏他们可能觉得很舒服。《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本身比较晦涩难懂,加上时间比较长,观众确实会不耐烦。”

  有了“剧评引导”观众更容易理解

  李龙吟说,“首都剧场邀请各个国家各种形式的优秀剧目来中国演出,是很好的思路,让观众看到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舞台演出能够开阔眼界,引导观众建立比较高的审美。我建议以后我们的大剧院跟我们的媒体戏剧评论家们联合起来,每上一部戏,立马找评论家写剧评,让观众知道什么样的剧好,好在哪里。当年莎士比亚戏剧首演的时候就专门找评论家当场写。观众有了一定的欣赏指南,会更容易理解,也就不会出现观众看不懂《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的情况。及时地评论一个文艺活动的长处或者短处,是我们引导观众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林芝介绍,引进外国原版演出,耗资巨大,还可能在市场上遭遇尴尬,虽然困难很多,但是北京人艺并不会放弃邀请展。展演外国戏剧,是交流也是学习,这些演出丰富了国内的话剧市场,打破了以台词讲故事的单一局面,也打开了世界戏剧和中国戏剧的连接之道。或许,十年后,像《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这样的荒诞剧目会有更多的簇拥者与共鸣声。

  弥补

  目前,《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在中国的演出已经结束,该剧未来暂时没有演出计划,网上也暂时没有音像资料。不过爱好戏剧的观众们可以关注首都剧场明年的邀请展演。明年3月和8月,首都剧场将继续为中国的戏剧迷们带来波兰、希腊等国的优秀剧目。

  本组文/本报记者 郭佳 实习记者 尚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