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老子思想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2014洛阳老子文化论坛述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30日11: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 茜

  9月18日至21日, 2014 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洛阳市及栾川县老君山景区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洛阳老子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百余人参加了论坛并发言。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此次论坛鲜明地提出了“老子的演说与精神:历史与当代”的研究主题, 注重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论坛重点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原典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化;二是重点挖掘老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对老子“道”“无”与“有”等基本概念的深化解读

  老子及其开创的道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道”成为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象征性的文化表述符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广保在发言中阐述了老子的“道论”。他认为,老子第一次对“道”做了最彻底的抽象,从而为中国哲学创立了一个最高的终极实体概念。张广保指出,老子对“道”的“内在超越性”论述并非全然是消极性的。老子也从积极的方面对“道”做了界定,把“道”与天地万物的创生联系在一起,认为“道”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本根。

  老子哲学为何依然至今活跃于中国的学术、文化领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丽桂认为,老子的特殊魅力在于其思想理论的圆融、玄虚、脱俗。在陈丽桂看来,老子哲学的两大主轴是“虚无与对反”,这种风格独特而新颖,格外具有吸引力。譬如老子讲“虚无”,包括从道体的虚无到修养的虚静放空;老子又讲“反者道之动”,有效解决了反面问题,正面价值就往往不建自立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春海对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做了较独特的阐述。他说老子的“为学”与“为道”是性质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的两个概念。“为学”旨在建构一套知识系统,“为道”是实存性的体验进路。老子教人以虚静无为的心态对道进行观照,达到与道相契的觉解。道家的人生幸福哲理在于培养人以开放的心胸、以玄理主导情感生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开避开人们常常谈论的“有和无”的概念,而是谈了老子的“大小之论”。郑开说,老子的根本宗旨是通过“无”阐明“道”的性质和原理,但从《道德经》文本来看,显示出了老子起初曾尝试通过更多元化的进路探讨“道”,比如大小、多少等相互对立的方面进行阐发。但由于“道”逸出了物的范畴,不得衡量以“大小”,“大小之论”也就必然趋向于更深刻的有无之辩。

  对老子思想现代价值的揭示

  发掘老子及《道德经》的现代意义,超越以往研究中部分存在的泥古不化、脱离现实的误区,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特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许抗生强调,对于老子的“自由思想”,研究得不多,是我们应当补上的。他说,在老子《道德经》中,自由思想是与“自然”思想密切相联系的,是直接从“道法自然”的思想中推演出来的。老子多次告诫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应当实行因循万物(老百姓)自然发展的“无为而治”。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保佑说,老子学说的核心在于处处闪烁着人本精神。例如《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共同作为宇宙中的四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阐明了人的主权地位,强调了对人的尊重问题。这是对奴隶制时代神权第一的神本意识的否定,这在中国人本思想史上是十分有意义的。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白奚认为,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中包含着独特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十分关注的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说:“从执政者的角度看,官僚群体的欲望越大、野心越大,贪腐的机会就越大,民众的负担就越重。无为而治则可以在执政理念上有效淡化和遏制执政者的贪欲野心,有助于实现廉政的目标。”

  还有学者从生态主义视角看待老子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安宪认为,道家的基本理论虽然并不是针对于生态及生态文明而发、而论,但从今人的立场来看,道家含有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罗安宪对之概括为三个方面:一、道生物,万物平等的生态观念;二、法天、法地、法道,利而不害的生态伦理;三、知止、知足,“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这样,人类首先应当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郑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张永超的观点独树一帜。他认为,道家的“人与天一”的意义不在于它强调的个体修养与善治思想,而真正在于它对人类礼乐、技术等种种文明制度的反思。而且,这种反思意义在今日尤甚,并将与人类文明相始终。

  关注老子研究不断升温的倾向

  论坛还有部分学者对目前海外老子的翻译与诠释做了大量研究,比如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教授王蓉蓉、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常青介绍了老子研究著作在西方畅销的情况,并且都提到在西方除了汉学家,已有哲学家介入《道德经》的翻译中,西方哲学家对老子著作的翻译注重哲学话语体系建构,这种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已经颠覆了以往汉学家阶段的传统翻译。她们认为,《道德经》作为一个开放的文本在西方被解构和重建的过程中,获得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新涵义。

  北京大学讲习教授陈鼓应介绍,以往一段时期内国内对老、庄进行过唯心主义批判,目前老子研究已在国内社会各层面不断升温。记者看到,与“专业研究”深入相应,大众对老子的研究也在推进。以主办方之一的洛阳老子学会为例,成立10年来就更多致力在社会各层面推广老子思想,开展过“《道德经》送万家”等活动。如何让老子文化走进现代社会,走近普通百姓?与会者的共识是,要立足对老子全面精准的解读,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