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对话张嘉佳 青春失去文艺就只剩贫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8日16:38 来源:重庆青年报

对话张嘉佳

  原标题:对话张嘉佳 青春失去文艺就只剩贫困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2013年7月起,张嘉佳在微博上发表33篇这样的睡 前小故事,被转发超200万次。今年8月,又推出了《让我留在你身边》。与第一本书不同的是,第二本书的主角变成了他养的金毛狗狗——梅茜。

  梅茜称张嘉佳“老爸”,他承认自己就是这么个矫情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被网友推崇为新网络时代暖男。

  为什么他的矫情也值钱?为什么大家就喜欢这种矫情?难道这仅仅得益于他的悉心策划?带着这些问题,重庆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张嘉佳。

  张嘉佳,毕业于南京大学,出版小说《几乎成了英雄》、《情人书》、《刀见笑》。曾任电影《刀见笑》编剧,获2011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从你 的全世界路过》是一本短篇集,即“睡前故事”系列,发表后广为流传,总阅读量超过4亿人次。由书中故事改编的电影项目,现已确定拍摄的多达10部。

  讲故事不受别人意见左右

  重庆青年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让我留在你身边》被称为“睡前小故事”,令读者触摸痛处是您的本意?而您现在“喜欢那些给人‘美好’的作品”,这个“美好”有哪些含义?

  张嘉佳:我希望梅茜能象征世间美好的力量,是我们心中最本质的善良,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它能留在每个人身边。不奢望一本书能改变多少,只希望改变一 点点。这是文字作品也许可以做到的。我说过,如果大家有一天把梅茜当做自己的朋友,当看见受难中的生命,也许能想到梅茜,就会伸出援手。

  重庆青年报:作品讲的都是自己和朋友的故事,随性、感性、理性,甚至还有粗口和冲突,牵涉挺多隐私,这些环节有没有与当事人沟通?

  张嘉佳:故事都有原型。是朋友们和自己的故事被打碎了,重新梳理的,拼接到一个完整的人身上。所以说是不是自己真实写照呢,一定是,而且零碎投射到了 每一个主人公身上。自己在小说中客串,所以才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然会有朋友打电话来抱怨为什么将他的故事公布于众,不过别人叫我不写,我就不写么,我 不是那样的人。

  重庆青年报:您的读者一般在哪些方面有共鸣?在这个度上您是如何把握的?

  张嘉佳:技术和天赋决定了你写的东西的好坏,阅历和学识决定了你写的东西有多高。我并不尝试攀登高峰,只是用已有的能力去写一些自己也喜欢的故事。

  我把这本书当做一张专辑,几年来的人生全部打散了,依次刻录镶嵌,每一篇都是自己想说的话。可能我的经历和大家互相呼应,于是成就了这本书。读过睡前故事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倾诉,倾诉他走过的千山万水。而这个朋友就是我。

  我不懂的就不说

  重庆青年报:因离婚触发了您的写作灵感,笔调变得温暖,那么这些思考也是您总结诸多经历的一种结论,或者说是人生态度的一个逆转吗?

  张嘉佳:逆转的是关于绝望的理解吧。年轻时期的绝望,基本都是情绪上的。没有绝望,就没有青春,青春是如此文艺,如果失去文艺,大部分人的青春也就只 剩下贫困。后来的绝望,是真的碰见绝望的事情。朋友的病症,父母的老去,城市的房价,婚姻的破碎,每一件都让人窒息。当真正的绝望来临,你才会发现希望。 因为这个希望,是必须存在的,你只能往前走,你只有这一个选择。

  时间不会停止,这是冰冷的宇宙规则,也是一切绝望的来源。但正因为它不会变化,才会产生希望。你不需要说服自己,你只有一个选择,可以停顿,可以休息,可以困倦,但必须往前走。不走了,就是绝望。

  重庆青年报:不避讳自己喜欢哭,也直言朋友们感情最脆弱和真实的一面,这些是否也代表了您的一种感情观和处世方法?

  张嘉佳:任何人都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被称作情绪化也是情绪化的频率多一点。理性代表了逻辑,但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理性解决的。

  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到处串场,转身却又不见了。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也有莫名其妙的,还有信口乱 侃、胡说八道的。你可以每天读几篇,或者按自己的心情来阅读。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几乎都可以 找到一篇符合自己口味的,也许这就是温暖。我不懂的就不说,我说了那就是自己真的这么想。能引起共鸣的原因,要数态度的真诚。

  如果评价是贬义,我会看不见

  重庆青年报:此前,您说这是在探究市场,到底做了哪些预测和策划?您是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快餐文化”吗?

  张嘉佳:有人说我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传统作家对网络的逆袭,本来是网络作家的天下,我突然蹿出来,受到的关注度更高;第二是我把自己的微博变成了一个阅读平台。就是说,微博本来是一个做新闻的或者做信息互动的工具,结果我硬生生地把它变成了一个阅读平台。

  重庆青年报:读者以为您在煲鸡汤,朋友认为您在嚎啕,对此您怎么看待?

  张嘉佳:我不介意一切评价和称呼,如果是褒义的,我会感谢;如果贬义,我会看不见,我只对喜欢的人负责。对于我自己,我说过,我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 我很普通,一个具备写文字天赋的普通人,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回报喜欢自己的人。《让我留在你身边》的版税会做一些单对单的扶助,但不参与基金,不发起活 动,拒绝一切监督。

  重庆青年报:您本身就是编剧,知道故事如何与电影桥接,知道市场风向,这种关系有多大?您的故事改编优势在哪里?

  张嘉佳:编剧和小说是两门手艺活,有非常大的区别。我尝试用剧本讲故事的模式,来套小说讲故事的核心。所以呈现出一些不同,节奏快,结构完整,人物鲜明,三四千字里统统完成。这算一种优势。

  在我写完之后,发现这本书正在创造一个纪录,一个被改编成电影最多的纪录。几乎每篇称得上完整的故事,都被影视圈拿走,以超乎我想象的效率去做了一部部长片。他们喜欢那些人从绝望中生长出的希望,喜欢那些坚持而不放弃温暖的主人公。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冯建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