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杨争光:“深圳给了我另外一双眼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8日11:09 来源:深圳商报 者 谢晨星 韩墨

  杨争光携《杨争光文集》在深圳南山书城举行作品分享会

  “深圳给了我另外一双眼睛”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

  9月27日,《杨争光文集》作品分享会在南山书城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深圳书城南山城、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海天出版社联合举办。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晶报》总编辑胡洪侠、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翔作为特邀嘉宾,与《文集》作者杨争光进行了一场关于杨氏文学的深度赏析和探讨。

  《杨争光文集》一套10卷,是海天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一套深圳本地大家的作品集。该文集包括长篇小说三卷、中篇小说两卷、短篇小说卷、诗歌卷、电影卷、交谈卷和回答卷,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电影剧本等。2014年,《杨争光文集》获得“第27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深圳就像望远镜

  杨争光于1999年从西安来到深圳,从事文学创作。在来深之前,他已创作出《黑风景》、《赌徒》、《流放》、《老旦是一棵树》等系列中篇小说,被命名为乡村历史小说、地域小说、寻根派、先锋派、土匪小说、暴力和仇恨小说等,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重要的先锋派小说家之一。分享会前,杨争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人以为我的作品都是来深圳之前写的,其实《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和《驴队来到奉先畤》这三部重要的作品都是来深圳之后写的。”

  到了深圳后,杨争光坚持他一如既往文体上的先锋意识和对乡土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意识,并尝试拓展新的文学疆域和题材,继续带给读者不断的惊喜和震撼。1999年,刚到深圳的杨争光,先后写出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越活越明白》和短篇小说《公羊串门》。2003年,杨争光的长篇小说《从两个蛋开始》面世。其对乡村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行止的日常哲学的观照与调侃,俱来自杨争光式独一无二的透彻、犀利和诡谲目光。2009年,杨争光发表并出版的《少年张冲六章》,也被评价为2010年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杨争光坦言,童年少年经历是跟随终身的,是写作的根基,但深圳就像是个望远镜,“它给了我距离和另外一双眼睛”,如果我永远在深圳,写出来的小说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影视剧需要开辟新路的胆识

  分享会上,南翔表示,杨争光是汉语界的一线作家,他的作品丰富、厚重而审美,无论长篇、中篇还是短篇均有佳作。南翔指出杨争光作品的三个特点:原生态、寓言化和可读性。在南翔看来,他的作品《公羊串门》就是寓言化的有张力的故事。

  杨争光还曾担任《双旗镇刀客》、《杂嘴子》等多部电影编剧,担任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成为炙手可热的国内著名影视编剧。在杨争光眼里,没有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分,“只有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两种,有些商业电影的文艺味也很足”,他预测,中国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谈到市场,杨争光坦言,“市场是要顾及的,但市场是永远的谜,它具有未知性,没人能够把握。”但同时,“不能以市场为借口,忘记人文情怀和影视剧的使命,一味追求市场是与电影艺术相违背的。”他表示,在影视剧上,有些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比如《还珠格格》,因此“要有在基本规律下开辟新路的胆识。”

  谈到写作与编剧,杨争光坦言天生对文字有亲近感,也因为写作更具自主性、受到的限制少,因而更热爱写作。杨争光闲暇时也会写书法,书写内容主要为“木易章句”、“十二属相”、“红色词典”和“古诗文存”四类,据杨争光透露,他的书法集也即将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