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陈丹燕:五羊咖啡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5日14:46 来源:解放日报 陈丹燕

  东柏林的泊澜茨索瓦拜克,是一个像十字军山一样老的街区。在沿街的老公寓上,常常能看到有窄窄的落地窗,下半部用铁栅栏围着。其实,从前那是一个小阳台,因为多年失修,阳台摇摇欲坠,只好把它拆掉,就势把原来的阳台门变成落地窗。那里的十字路口常常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里的树,常常长得像疯了一样歪歪斜斜,一直拖到生了锈的铁栅栏上。远远地看上去,被那样的绿树包围着的广场,像是正在膨胀起来的绿面团。而在小广场边上废弃的教堂,姜色的细砖在经久的风雨里已经变成了褐色的。深秋有雾的晚上,大战以前式样笨拙的街灯,淡淡地照亮了这个街区的凋败和诗意。准备过圣马丁节的孩子们,提着纸灯在街上经过。五羊咖啡馆就在这个街区某一栋老房子的底楼。它只有一个小小的门面,临街的,只是一扇门和一扇不大的玻璃窗。不常来的人,会站在外面踌躇一下,里面看上去那么黑,听上去那么那么静。高高的街灯,除了那么静,除了在路上的水洼里微微闪光以外,什么也没有照亮,所以大多数人看不清墙上是否有招牌。然后,试着推门,门开了。就看到了满屋子摇摇曳曳、闪闪烁烁的烛光。忽闪的火苗照亮了粗糙的墙壁、褐色的桌子和椅子,还有把头靠在墙上说个不停的年轻人。然后,听到西班牙吉他呜咽的声音。这是个没有电灯的咖啡馆,桌上、墙上、墙上的大窟窿四周,全插着点燃了的蜡烛。第一眼看见,会让人想到教堂圣像前的那些蜡烛,心怀祈愿的人所点燃的蜡烛。窄长的店堂,一直向里走,好像是在穿过蜡烛的丛林。店堂深处的柜台和酒架上,也插着点燃的蜡烛。

  这是个自助的咖啡馆,每个客人都先到柜台上去买自己的酒或者咖啡,自己端到桌上。柜台里坐着咖啡馆的主人,是个把头发剪得极短的年轻女子,带着一条暗色皮毛的大狗。

  来这里的大都是住在附近的年轻人。这个街区,聚集着一日日用校园延长自己青春的大学生、还没有成名的正为理想和名利奋斗的艺术家、游离在生活秩序之外的自由职业者,还有一些从十字军山越来越整齐的街区里搬出来的人、不想进入德国平稳的日常生活的人、想要慢一点成为中产阶级的人。这些年轻人,从西柏林渐渐聚集到了东部的这个街区。

  开始时,有人向原来住在这里的东柏林人用便宜的价钱租房子,然后,有人租了底楼开小咖啡馆和酒馆。因为年轻人喜欢那里不事奢华,带着东柏林特有的惆怅倦怠的气氛。到周末的晚上,这里就挤满了人。准备整夜泡咖啡馆的人,可以在这里一个咖啡馆一个咖啡馆地消磨到天亮,直到街上收垃圾的工人开始工作的时候,才带着胀鼓鼓的一肚子啤酒回家睡觉。这是柏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在德国,听说只有柏林的地铁即使在周末也通宵地运营,为了方便那些在咖啡桌前过夜的人回家。慢慢地,这里代替了西柏林的十字军山,成为柏林最先锋、最年轻的街区。不满足于大教堂、博物馆和柏林墙的旅游者,探听到柏林的新动向,也随着朋友来这里消磨晚上,在五羊咖啡馆里,就能听到有人大声地说着带口音的英文,就着烛光东张西望。

  五羊咖啡馆也是一个不事奢华的地方,桌子上不放玫瑰花,窗上不遮白色的蕾丝窗帘,墙上不挂野鹿头,柜台里不供应蛋糕,音乐也不甜蜜。它带着不过分的粗鲁与破败的痕迹,让人想到这里原先是东柏林。想到原来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人和事,想到在十年以前柏林墙倒掉的时候,东柏林向边界狂奔的人潮,以及后来他们对物质世界深深的恼怒与失望。

  在五羊咖啡馆的那个长长的晚上,我想到了一家开在东西柏林合并以后成为城市中心的咖啡馆,它也开在东柏林的街道上。它的陈设十分现代,简洁的沙发、玻璃圆桌、时髦的灯,还有电子合成器演奏的音乐。它的酒架上有各种各样的酒,它厕所的地和天棚都用青色的厚玻璃,像一个精良的玻璃盒子,洗手池上的镜子是用很好的水银定住的,稳稳地映照出设计十分现代的马桶和铮亮的合金把手。我能够理解它像大酒店一样的时髦、现代与乏味,那是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曾经十分向往物质的街道,像在困顿中长大的人,往往最喜欢豪华的东西一样。在不知道它是一家东柏林的咖啡馆之前,已能体会到它里面地道的东柏林气息:想要抹杀东西柏林区别的努力,对现代化的热情,还有终于可以与富裕和现代比肩的释然。

  五羊咖啡馆将不那么精良,不那么优雅,不那么十全十美,也不那么乏味的东柏林生活,在长长短短的蜡烛光里化为自己的情调:不那么合乎主流世界观而是放逐和叛逆的,不那么中规中矩而是自在和满不在乎的,不那么甜美可人而是颓唐和忧伤的。那是东柏林从狂奔美梦醒来以后的心境。

  可是,在烛光里,渐渐地能体会到一种把玩,像那家开在中心的咖啡馆,把玩青色厚玻璃厕所的时髦一样,五羊咖啡馆把玩的是东柏林的嗒然若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