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少了些血腥,多了点浪漫——评谍战电影《触不可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4日09: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员晓明

  从早期的电视剧《永不瞑目》 《像雾像雨又像风》开始,赵宝刚作品中的爱情多充满着浪漫唯美华丽的气质,但结局都有着各样仪式般的不完满。在首次大银幕之作《触不可及》中,这样的不完满被放大到极致。表面上看, 《触不可及》是一部融合了谍战、爱情、枪战等各种元素于一体的影片,但实际上却是一部以男女主人公分分合合、跌宕起伏的爱情为主线,用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时间节点推动剧情,弱化了谍战元素的爱情片。

  片中桂纶镁饰演的宁待是一个与革命事业无关的“白纸一般”的女子,经历了失去亲人、酷刑等一系列打击之后仍然倔犟乐观。孙红雷则又一次回归十分擅长的谍战角色,他所饰演的傅经年是一名秘密潜伏进国民党军统情报组的共产党情报人员。傅经年在一次特殊任务后爱上了身为舞蹈老师的宁待,在“白色恐怖”和日本侵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男女主人公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经历了无数生死别离,共同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影片试图用一种诗意化的方式传递出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片中二人的告白与爱意,都借由一支探戈舞蹈来表达和传递。作为监视者与被监视者,傅经年和宁待之间的关系变得充满危机而且“扭曲” 。刑讯之后迅速生发的爱情在那段艰苦异常的年代有着致命的诱惑和危险,而这种不可言说的浪漫,只能在紧凑的配乐与激昂的舞步中找到释放的空间,并被推向极致。片中,两人的每一次重逢都会响起同一首乐曲,跳起同一支探戈,热情激昂的探戈恰如男女主角的爱情般写意而内敛。舞蹈教室、雪地、家……到处都留下了男女主人公的舞步,两人的爱情也随着舞蹈走入偶遇、热恋、被迫分离、再偶遇、再相恋、再分离的循环模式,直到最后宁待踩着炮火奔向爱情的“涅槃” 。导演试图通过“探戈舞蹈”这个元素将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述说得凄美、自然又不可得,极力营造出乐曲般的韵律感,使戏剧矛盾冲突随着音乐的律动徐徐前进,再适时配合漫天飞舞的雨滴、“雨中曲”桥段的再现等外化手段,使整部影片极富美感。

  影片中多次采用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对比来烘托人物心理。例如,多次将男主人公放置在“窥视”的位置上。傅经年从窗户跳入房间意图拯救伙伴“影子” 、透过昏暗的窗棂监视对面的宁待、透过陈旧的法式栏杆窥视楼下的日本车队……这一系列设置始终使主人公处于隐蔽的暗处,有机会观察周围人物的一举一动,从而洞察先机。如此,即便不刻意强调他的“卧底”身份,观众同样会随着他的每一个行动而紧张,对其命运产生忧虑。而女主角宁待则始终处于明亮的环境之中,成为男主角“窥视”的核心——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疏离”感便形成了。

  《触不可及》颇有些赵宝刚导演当年《像雾像雨又像风》的风范,把人物放置于危机四伏的环境里,周边的紧张形势给了人物极大压迫,使他们不得不对今后的命运作出无奈的选择,但每一次都能安然无恙。导演乐此不疲地为主人公创造出浪漫的小圈子,一个又一个美丽邂逅,一个又一个不完满。影片巧妙地回避掉谍战剧中不可避免的杀人、酷刑、流血等元素,多展示结果,略掉过程,少了些血腥,多了点浪漫。当然,过于注重外在表现手段,着眼于渲染氛围、制造浪漫会忽略人物的内心表达和情感交流,弱化人物的情感发展和心理活动变化,使得主人公之间每一次开口交流都会显得突兀跳跃,破坏了整体美感。

  所谓“触不可及”是既能看到、听到又求而不得的意味。相较于赵宝刚之前的作品,《触不可及》结尾不见了惯有的“缺失”美——满头白发的傅经年终于在宁待的坟墓前蹒跚着又一次跳起探戈——吾宁愿看到彻彻底底的失去。一份生离死别的感情也许该有更动人的结尾,而非虚实不清的梦幻童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