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黄晓波:透着浓浓乡愁的“恒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4日09: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晓波

  《恒器》是乡友罗小聪为自己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编印的一个集子,取器之永恒之意。

  罗小聪,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抚州宜黄县棠阴镇人。由于工作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本世纪初,我两度在小聪的家乡宜黄县县委工作,时间长达八年。特别是第二次到宜黄县工作时,小聪的陶瓷艺术成就已小有名气了,其艺术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大展中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车来车往,熙熙攘攘。尽管县里非常重视在外人才工作,也邀约过小聪多次回县里参加乡友恳谈会,但我们总是擦肩而过,未有机会在县里会面。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则是二○○六年我刚到抚州市里工作不久,几位宜黄籍在外工作友人相约到抚州看我,小聪也来了。由于此前常有友人谈到小聪,甚至有一次友人接通电话我们还通过话,互致问候。所以我们一见面,加之年龄相仿,倒像是老朋友相遇,有一见如故之感。

  因工作和友情,此后,我与小聪常常见面。小聪读大学前曾当过兵,因而身材魁梧、为人豪放爽直,有时不拘小节,但粗犷中又不失细心,尤其是他富有艺术家风格的粗放而飘逸的卷长发,和谈笑风生中时常脱口而出的“多大的事儿”的粗嗓门,还有时不时蹦出的宜黄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聪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宜黄度过的,直到高中毕业。宜黄县因县域内两条主要河流宜水和黄水在县城交汇而得名,宜水发源于崇山峻岭中的神岗乡,河水清澈见底,流经小聪家乡棠阴古镇,蜿蜒而去。棠阴镇是江西省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至今已有九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镇内古建筑星罗棋布,祠堂、官邸、门楼、牌坊、绣楼、古街、廊桥、路亭、古塔、古戏台等,棠阴古建筑群被国内外建筑学者和摄影爱好者誉为“明清古建筑的缩影”。自古就有“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说。在宜黄工作期间,我曾多次到过棠阴镇,为宜黄县拥有这座古镇而欣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得益于家乡古镇这种庄重内敛、含蓄典雅的建筑美学的浸染和熏陶,更得益于小聪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加上陶瓷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肆意驰骋的广阔空间。因而,小聪的创作和作品,古屋民居,是他孜孜不倦的题材,而他独创的青花“剃青”工艺,使他的作品有了可承载他艺术梦想的表现形式。

  在陶瓷艺术方面,我是雾里看花,只是有时喜欢欣赏而已。通过小聪介绍,得知陶瓷艺术“剃青”工艺,制作方法是在陶瓷胚胎上,先上一层青花釉料,然后用刻刀将画家要表现的画面细心而到位地一刀一刀剃出来。这一工艺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力,也体现出浓郁的装饰风格,特别是当小聪表现这种形式的题材是古屋民居时,体现出来的韵味则是耐人久久寻味。

  小聪的工作地——景德镇陶瓷学院毗邻上饶“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那里古朴的徽派建筑、春日的油菜花海、秋日的如火红枫……构成了婺源村庄最美的风景线。小聪常常会到婺源写生,有时自己开着越野车独自去,有时则带着整班学生前往。婺源的徽派建筑与宜黄棠阴的古建筑,虽布局样式有所不同,但内外风格也有近似之处,都是江南民居、都是青砖灰瓦,呈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可能是小聪特别喜欢徽派建筑的缘由吧。

  只要有机会站在小聪“剃青”画作前,我都会伫立许久,任自己的思绪在画的意境中尽情飞扬,那青蓝的画面,舒卷的云彩、远山的叠影、古朴的民居,还有弯弯的溪流,铺满大小石块的乡间小道、爬满藤蔓的竹篱笆……让我总能在清新淡雅的画面中,隐约听到远山的呼唤,闻到家乡泥土的芬芳,看到袅袅炊烟在老屋的上空升起……作为在外工作多年的游子,我感到映入眼帘的不是一幅画,而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故乡的梦。在小聪的瓷艺作品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一种久违的时光倒流的美丽。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先生对小聪赞赏有加,称其:“那强烈而准确的地方特色风光的刻画,那精准的线条、舒适无误的透视,无不流露出作者的功力和细致入微的技能。既能‘致广大’,又能‘尽精微’。”对此,我深有同感。

  在小聪的“剃青”作品里,那一幅幅看似徽派建筑的江南民居作品中,我能感觉到他细细浅浅的一笔一画,刻着他浓浓的乡愁,融入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恋。我想,这也是他精神的“恒器”所在。

  “记得住乡愁”的艺术作品,是最能引起读者和观众心灵共鸣、也是最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愿小聪的“剃青”陶瓷艺术创作之树常新、常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