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 正文

何弘:以短见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2日22: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何弘

  近年来,文学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文学自不必说,传统的小说写作也有越来越长的趋势。相对来说,作家对长篇 小说的重视程度要超过中短篇,对中篇小说的重视又超过短篇。很多年轻作家一上手就写长篇,从中篇小说写作入手就算是重视写作基本功的好现象了,对短篇小说 的轻视与很多年轻作家艺术上的欠缺大有关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因为出版和影视改编等,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能为作家带来更多收益,更受作家的重视。而短 篇小说要以短见长,相对更纯粹、更讲究艺术性,从文学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对短篇小说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然,这么讲并不意味着目前的短篇小说创作真的就乏善可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共收到267篇短篇小说和19部小小说集参评。应该说这 4年来的大部分优秀作品都申报了,但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认为评奖并非要给参评作品排出令每个人都信 服的顺序来,而是根据评奖的规则从中挑选出足以代表这些年创作水平和创作成就的几部作品。因此,尽管我们不能说一些没有获奖的作品一定就不如获奖作品,但 获奖的作品应该说是这4年来相对优秀的作品,作为这4年来短篇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是没有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 选还是比较成功的。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的写作手法比较传统,但其叙事纯净畅快,文字简洁有力,显示出了作者良好的叙事能力和对题材、文本的驾驭能力。作品 小中见大,巧妙地处理了中俄两军因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军队管理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较量,使一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显得饶有趣味和意味,很好地反 映了中俄两国、两军及其关系的发展状况。

  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写的仍然是“京漂”这个生活在北京底层外来者群体的边缘生活。这篇小说的特点是它以一种诗意的姿态和腔调讲述了这群底 层小人物无望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作品以大雪与鸽子为意象,描写了这群小人物涌动的理想和幻灭的现实,揭示了他们麻木外表下内心真实的疼痛。

  叶弥的《香炉山》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张力。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时与一个陌生男子的相遇,预期要发生的“故事”却终归没有发生。 但通过其中隐藏的“戒”与“爱”的较量,作品将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幽深作了极为深入的表达,并由此对当下人际关系的现实和人性深处的奥秘做了极富意味的探 究。

  叶舟的《我的帐篷里有平安》是一篇让人总觉得意犹未尽的作品,似乎一场大戏的幕布还未拉开戏却结束了。但是,这拉开的一角幕布却让我们对幕后的 一切有了无限好奇,让我们通过一个帐篷明白了世界,通过一个黑脸人理解了信仰,看到了芸芸众生在尘世的追逐和对信仰的渴望,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这篇作品好 就好在它似乎远离尘嚣却又与当今社会关系如此密切。

  张楚的《良宵》通过一个逃离都市的京剧名伶在荒村与一个染病少年相处的故事,对社会现实的冷漠无情进行了细腻的书写,对幽微的人性进行了精准的 开掘,让爱在苦难与疼痛中彰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人物内心的孤苦绝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爱的温暖,是具有大爱、大悲悯情怀的优秀之作。

  获得提名而未能获奖的几部作品中,黄咏梅的《瓜子》是非常优秀的一篇,这部描写底层人物的作品,在对城乡关系与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上,有着积极 的开拓意义。陈河的《怡保之夜》从题材到写作手法上,都表现出了与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写作明显的差异。李进祥的《四个穆萨》描写不同背景下同名穆萨的四个人 物,表现出了一种非常难得的国际化视野。南翔的《老桂家的鱼》写作手法比较传统,但就题材的把握和叙事的控制讲,处理得非常到位。

  《光辉岁月》是短篇小说中获得提名的惟一一部“80后”作家的作品,作者笛安在年轻读者中广有影响。这部作品未必是她最好的,但仍显示出了鲜明 的时代感。它的叙事缺少节制和行笔散漫的问题,在当下年轻作家的创作中也普遍存在。笛安没能获奖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件好事,这会促使他们这代年轻作家在今 后的创作中把作品写得更精致、更讲究一些。毕竟他们的路还很长,相信他们今后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小小说没有作品获奖算是另一个遗憾。这些年,小小说的发展走向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与短篇小说精英化、艺术化的发展方向相背离。小小说 不是更短的短篇,它有自己的文体特征与审美倾向,把它和短篇放在一起评奖,很容易使大家不自觉地以短篇小说的标准来衡量它,使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这可 能是一个需要进行奖项设置调整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