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纪录片进入写史时代(韩业庭)

——从《北洋海军兴亡史》看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2日11:38 来源:光明日报 韩业庭
本文配图均为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剧照

  翻看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视纪录片的获奖名单,我们发现历史题材占了一大半。有专家甚至指出,纪 录片已经进入了写史时代。因此,在当下的艺术创作环境中,历史题材纪录片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观照现实、启示未来,引发了业界的思考。在这一背景下,由中 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出品,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承制,陈红担任总导演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甲午海战120年祭》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该片吸收了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启示和现实交织的角度,全面翔实地记录了北洋海军建立、发展以及全军覆没的历史,分析了甲午 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澄清了一些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错误认知,向世人呈现出北洋海军的真实面貌,实现了北洋海军和甲午海战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新突破。为了总结 该片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特色,9月16日本报与人民海军在京联合主办了作品研讨会。

还原历史真实面目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因为真实,所以有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指出,《北洋海军兴亡史》之所以在众多北洋海军和 甲午海战题材的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摒弃虚构,拒绝道听途说,以扎实的史料、求实的态度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澄清了很多关于历史 人物和历史事件以讹传讹的不实传闻,对“历史真实”的还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看来,这部吸收最新历史研究成果的纪录片,更加自觉地站在海洋、海权、海军、海战与国家民族命运、世界格局变化关系 的高度上去回望过去、揭秘历史,实现了这类题材创作的新突破。影片从悲剧中写崇高,从失败中写觉醒,通过对北洋海军兴亡史的真实再现,激情讴歌中华民族精 神的不屈和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深刻揭示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自强的必由之路。

  《北洋海军兴亡史》不仅是一部全景展示甲午海战过程的历史资料片,更是一部深刻反思北洋海军失败原因的思想启迪片,一部海魂激荡、浪涌千 帆、烛照古今的教育励志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道,该片以专家访谈和史实讲述为主体,辅以相关影像资料、实景拍摄、特技制作和情景再现等手 段,刻画了一大群自强不息、忠勇仁义的北洋海军官兵形象,并将他们置于近代中国的时代风云中,还原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让历史有血 有肉、鲜活生动、警世醒人。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刘效礼认为,人民海军《北洋海军兴亡史》的制作团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向世人完整准确地呈现出北洋海军的真实全貌,并让历史与现实交织起来,深刻挖掘和全面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经验教训。作品对北洋海军萌 芽、诞生、发展、兴盛、衰败、覆没六个特定历史阶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解读,尤其是对战败原因的分析站在国际视角,鞭辟入里,引人沉思,体现了纪录片人的勇气 和情怀。

激发国民海洋意识

  正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所说,今年正值甲午海战120周年,也是甲午战争中国彻底失败120周年。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今天中国周 边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拍摄制作《北洋海军兴亡史》这样的纪录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片突出鲜明的海洋、海 权、海防主题,有利于凝聚建设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的思想共识,有利于汲取北洋海军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海政宣传部副部长兼海政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王虎成也认为,《北洋海军兴亡史》通过对那段屈辱历史的回顾,将唤醒全社会的海洋意识和忧患意识,在舆论上营造支持海军、建设海军、发展海军的氛围,引起各界对海军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营造以历史真实为基础的“第二现实”,即在充分尊重历史、认真还原史实的基础上观照当下,发挥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借鉴意义,这就对历史题材纪 录片创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军事博物馆研究员许华对此进一步分析,《北洋海军兴亡史》没有停留在单纯宣泄情绪这个逻辑起点上,而是通过对那段失败经历 的反思得出对今天生活的启示。纪录片对于北洋海军历史的叙述是在中日之间对比穿插中完成的,这就生动而令人信服地诠释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迹史和扩张史就 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史,中国越软弱退让,日本军国主义就越膨胀嚣张”的道理,这在今天颇具历史警示意义。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炜说,甲午海战中虽然有很多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民族将士,但也有一些胆小怯战、临阵脱逃之徒。可见,北洋海军 一败涂地的一个深刻原因就是缺乏以武止战、以武保国的战斗精神。这也警示着人民海军的广大将士,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要破除和平积习,解决“忘战 不思战”的问题,必须强化安不忘危、有备无患的思想,要有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和“假如明天打仗”的思想准备。

学术艺术完美结合

  在文艺作品中,思想的力量必须通过艺术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所以,《北洋海军兴亡史》高超的艺术手法、娴熟的拍摄技巧、完美的剪辑处 理和动听的音乐配音不得不提。文艺报原总编辑范咏戈就对主创们精心制作的诚意印象深刻。“影片构思达到了‘大含细入’的境界。‘大含’就是要有宏大主题、 宏阔视角,但这样就容易忽视细节,使作品流于空洞,无法‘细入’。而《北洋海军兴亡史》却用俯拾皆是的细节彰显了大视野、大情怀,做到了‘一石二鸟’。像 日本人虽然穿和服,但鞋却是皮鞋,与清朝长辫马褂形成鲜明对比。诸如此类情景再现、专家出镜、画外解说、历史图片的使用,融历史大事、人物经历与舰船知识 于一体,最后以英烈榜的形式加以强调,再加上导演陈红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歌,在如怨如诉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凡此种种艺术处理,可谓细腻深刻到骨子里 去。”

  “拍得悲壮,看得激奋”,这是《北洋海军兴亡史》给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的第一印象。她认为,影片巧妙地处理了戏剧化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传统戏剧美学与叙事美学的有机结合,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在我看来,《北洋海军兴亡史》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当属史诗性和悲剧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说,所有的史诗都是在宏大 的社会背景中描写个体的命运,展现建立在民族命运基础之上的个体命运的沉浮。《北洋海军兴亡史》讲述的是北洋海军的历史,也是丁汝昌、刘步蟾、林永升、邓 世昌、林泰曾、方伯谦、萨镇冰等北洋海军将领的人生和命运。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些北洋海军将领们要么牺牲生命,要么自杀殉国,要么因战败被追 究责任——在国家败亡的历史进程中,个体也难逃悲剧的命运。正是这些个体命运和人生的跌宕起伏,让后人在唏嘘不已的同时,加深了对那段屈辱历史的认知和反 思。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陈宏认为,《北洋海军兴亡史》贵在立意,除了在宏观上再现北洋海军战败的历史外,更注重在微观层面表现北洋海军爱国忠勇的形象,一抹长期以来我们关于甲午海战战败的沮丧情绪和灰暗的历史心理,使之成为一部在悲怆中提振人心的民族英雄史诗。

  长期关注纪录片创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纪录片创作水平基本上三年为一个发展阶段,而始创于2012年的《北洋海军兴亡 史》在学术水准和艺术质量上,却能达到2014年的高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创作团队组建了一支代表学术顶级水平的专家队伍,从策划到撰稿,从拍摄到 制作,参与创作的全过程,实现了学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