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传播中国水墨的赤子——评旅英画家蔡唯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7日11: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文杰

  旅英画家蔡唯敏,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在广东汕头。汕头素有“文化之乡”之称,蔡唯敏的家也是书香门第,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传。他自幼拜岭东画派代表人物、山水画名家王奔腾为师,学习中国传统国画。后来又得到多位当时在国内知名的广东大家的指点,如汕头画院院长陈望等。在这些绘画大家的指引下,他国画的基础打得非常扎实,而在他潜心画艺的同时,也钻研中国传统文化,让厚重的中国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笔墨,创作了独具风格的画作。

  上世纪80年代末,他移居英国。初到英国时,环境陌生,生活也比较艰难,是手里的一杆墨笔,也是祖国的文化为他增添了生活的力量。在英国大众眼里,那时的中国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国家,文化的疏离更是交流的鸿沟。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中国。他从点滴做起,利用工作之余,免费为周围的英国人写汉语名字,不管是路易斯,还是威廉,都翻译成中文,并用中国书法写给他们。这个做法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很多英国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字就像一座桥梁,很快缩短了他与当地人之间的距离,驱散了陌生,也打开了让英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大门。

  1991年,英国BBC电视台要制作一个有关中国的节目。经人介绍,电视台邀请他作为嘉宾。他在现场除了用书法书写了该节目的大小标题以外,还写了“春节好”三个字,中国字和画的美妙,让在场的“老外”们非常惊叹。看着自己写的字上了电视,他感到欣慰。他没有收取这次写字的稿酬,他是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一个远方游子对祖国的问候。

  在1990年的时候,他在伦敦北区举办了个展,第二年,又参加了在伦敦南部举办的中国画三人展。当时,人们还不常见中国国画的画展。这两次画展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英国民众对中国文化还不够了解的时期,他为推广中国文化不遗余力。1992年,他在英国伦敦“明爱学院”举办画展,1993年参加了英国曼彻斯特全英华人艺术协会举办的“全英中国艺术家作品联展。连续多年的积累,让蔡唯敏厚积薄发,他的画从山水、花鸟、人物中升华出来,开始尝试用纯中国的水墨笔法,来展示西方人熟悉的景色。他把西画的审美方式融进其中国画里,产生了奇特的效果。他说,只有让西方人看懂,他们才能慢慢地理解中国画的奥妙,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不懈的努力,慢慢地有一些英国人也喜欢上了神奇的中国画,他先后在英国大英图书馆、格林威治中文学校、林拔夫中文学校、夏灵基中文学校、依思灵顿、甘顿、唐人街等华人社区、英国伦敦明爱学院等机构,推广和教授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并在1994年到1998年这几年间,独立执教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班,在讲授中国画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2013年,他先后组织了两次书画展,一个是他培养的学生汇报画展,一次是他个人的书画展,均引起轰动,英伦再度被中华文化折服。

  他的画作和文化活动,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争相报道,让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但他说,如果仅仅是他的画,可能并不值得这样关注,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才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如今的蔡唯敏,不仅在画艺上有了飞跃的进步,其中华文化使者的身份更是在英国艺术圈内外引起重视。英国许多文化教育机构请他去展示和讲解中国书画和中国文化时,他并没有把讲课仅停留在教授技巧上,而是上升到理论,很好地加深了学员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若干年来,他还在英国多家中文报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介绍中国书画艺术、推介祖国文化。他的成绩也引起了国内同行和专业报刊的关注,近年来,关于他的报道正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国内报纸和杂志。

  然而,蔡唯敏知道,无论自己在艺术上取得多大的成绩,书画艺术之花在海外开得多绚丽,祖国的文化才是他艺术和生命的根。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铺展着美丽的宣纸和毛笔,不懈地为中国文化鼓与呼。可以说,正是他几十年对艺术的执著、对祖国的至诚,才让他的作品拥有了特别的魅力和感人的内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