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梨园沃土挖瑰宝百年“嫦娥”再飞天

——失传百年梅兰芳名剧《嫦娥奔月》献礼京城百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7日09: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新荣

《嫦娥奔月》剧照

  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 9月7日至8日,由梅派艺术第三代传人、沈阳师范大学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所长、辽宁实验京剧团团长肖迪教授担纲主演的失传近百年的梅兰芳经典剧目《嫦娥奔 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梅派京剧艺术传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亲临现场,并在演出前登台为广大观众送上中秋祝福,借以表达对父亲的哀思和对观众 的感激之情。

  据悉,京剧《嫦娥奔月》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梅兰芳先生1915年创作的第一部古装歌舞剧,梅兰芳在《嫦娥奔月》中的扮相及身段极具特色,并首 次在京剧曲调中移植了南梆子,开创了京剧旦角历史上新的里程碑,也奠定了中国京剧艺术改革发展过程中梅派的京剧艺术风格基础。本剧取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中 国古典民间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年前,梅兰芳先生大胆创新,将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与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巧妙结合,实现了古典文学内容与 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自梅兰芳先生演出之后, 《嫦娥奔月》成为绝响,在京剧舞台上已失传近百年。梅葆玖先生称,父亲的众多剧目都在现代舞台上得到重现,而奠定梅派艺术风格的《嫦娥奔月》却成为沧海遗 珠。所以,旧梅发新芽,重排这一剧目成为梅派艺术家们的执著追求,也成就了今天的这出新戏。

  “ 《嫦娥奔月》重返京剧舞台,得益于梅葆玖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不仅提供了梅兰芳先生演出的台本,还找到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录音片段,使得《嫦娥奔月》的剧 本创作和舞台演出能尽量保持梅兰芳先生当年演出的风貌。 ”肖迪告诉记者,该剧剧本于今年4月最终定稿,此次在国家大剧院是本剧的首场演出。整个团队组织国内专家研究相关资料,适当还原梅兰芳先生演出时的剧情细 节,并在新剧中保留了当年梅大师演出的两段精彩唱段。为了保证良好的演出效果,他们也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我们还结合100年来中国京剧艺术发展情况和当代观众的欣赏心理,对原剧本进行了修改、完善和再创作。在挖掘、移植了其他同类剧目中的亮点的同时,将符 合时下观众欣赏兴趣和接受心理的当代语词糅入剧本唱词。 ”肖迪表示。

  本剧以主演肖迪带领的沈阳师范大学梅兰芳艺术研究所的京剧表演艺术团队和辽宁实验京剧团为演出班底,通过与专业院团合作,组成了来自国内多家京 剧艺术教学、研究及演出单位的30余人的强大演出阵容。全体演出人员放弃了周末和假期休息,每天加班加点研究剧本、揣摩体会舞台人物心理、切磋舞台表现形 式,全身心投入到剧本的舞台创作和艺术表演过程中。经过3个月的紧张排演, 《嫦娥奔月》得以排演完成,于中秋之际来到国家大剧院接受专家与戏迷朋友们的检验。

  经过改革创新的“梅派”艺术表演,在传承梅派经典的同时,也为传统京剧注入了新鲜的时代血液,形成了符合当代观众欣赏特点和接受心理、以梅派京 剧表演艺术为表现形式,对“嫦娥奔月”的古典神话进行了现代解读,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京剧艺术视听双重盛宴。整个演出过程中,剧场座无虚席,上至耄耋老者下 至少年学生,都沉浸其中,观众不时发出啧啧喝彩之声。剧中新奇的舞美效果,美轮美奂的时空场景转换,靓丽婀娜的人物造型,以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与当下 生活碰撞交融的台词唱腔,都给观众耳目为之一新的感觉。现场一位8岁小观众告诉记者,之前对于老师讲述的嫦娥与后羿的故事就很感兴趣,只是不知道在舞台上 可以这么美。这使他更愿意了解中国的古典神话和戏曲知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中秋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