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中戏教师诗意演绎《樱桃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6日09: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淼

  9月9日至28日,由中央戏剧学院邀请俄罗斯导演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彼得罗夫执导,中戏表演系、导演系、音乐剧系的教师们联合演出的契诃夫名剧《樱桃园》在中戏实验剧场上演。简洁而大气的舞台设计,舞曲和歌剧结合的配乐,教师们掌控准确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充满诗意和美感的现代《樱桃园》。

  《樱桃园》讲述了俄国没落的贵族留包芙·安德烈耶芙娜·拉涅甫斯卡雅从法国回到俄国,回到她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樱桃园”,却得知“樱桃园”要被卖掉,对她来讲,这里充满了她的青春和回忆,但是,她不得不和“樱桃园”诀别……契诃夫用他细腻抒情的笔触,记录下平凡和琐碎的生活,却揭示着人类永恒的命题——“新”与“旧”、“重生”与“死亡”。契诃夫没有评判,台上的人物也没有好坏,但是观众的“喜”或“悲”、“赞同”或“疑虑”,却让每个人找到了各自的“樱桃园”。

  《樱桃园》一直被认为是契诃夫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部作品。作品创作于1903年,1904年1月17日,《樱桃园》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演出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契诃夫的妻子克尼碧尔主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半年后,契诃夫在德国逝世,年仅44岁。今年恰逢该剧首演110周年,也是契诃夫逝世1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将《樱桃园》重新搬上舞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110年前,契诃夫写就《樱桃园》时称其为喜剧:“写成的不是一部正剧,而是喜剧,有些段落甚至是闹剧。”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却认为这是一部悲剧:“这不是喜剧,这是悲剧……我哭了,像个女人……”创作者最初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彼得罗夫说:“直到今日人们依旧在争论这部剧到底应该是什么类型,对于导演们来说,阐释这部剧的可能性是广阔的,它既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正剧,是抒情戏剧,是悲情戏剧,当然也可以是悲剧。”

  该版《樱桃园》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担任舞美设计,其他主创也都由各系教授、研究生担纲,男主角洛巴兴由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兼表演系主任郝戎担任,女主角留包芙则由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担任。

  “在契诃夫的剧作里,在美和功利的较量中,世俗的利益占了上风。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么所谓的功利和实用主义,只会令个体的自由消亡。我们已经看到,今时今世,追求利润和效益的逻辑,常常会战胜人生可能具有的其他意义。”为了阐释心中的《樱桃园》,彼得罗夫与青年教师们一起工作了两个月。这位俄罗斯导演给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作品解读和表演方式。郝戎说:“一开始非常难,文化差异和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了解,让我们很难完全地理解《樱桃园》。导演用了3周的时间为我们分析剧本,在汝龙先生和童道明先生的剧本基础上,导演请翻译将剧本一句一句翻译给他听,然后决定使用哪句译文,或者给出自己的解释。导演对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非常熟悉,因为《樱桃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这就像中国人从小念唐诗一样,已经深入骨髓了。我觉得彼得罗夫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通过文本分析,在演员心中架构出了‘樱桃园’的生活氛围和空间,从而激发出演员内心的潜流。一旦有了生活氛围,生活的情趣就有了,喜剧的因素也就有了。”

  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座包罗万象的“樱桃园”——写意舞台与心理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相结合,营造出干净、厚重、大气的舞台意象。12个麻袋、一大块从吊杆垂下的白色的布,就是一座“樱桃园”,演员们或搬动麻袋,或随着台上一大块白色的布旋转轻舞,轻易就完成了换景和转场。随布轻盈舞动的契诃夫影像,不仅表达了对于剧作家的敬意,而且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间离效果——仿佛契诃夫就在我们身边。演员们的表演极具张力,内心体验充实而准确,人物刻画细致到位。而中戏教师版《樱桃园》的成功演出,也成为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成长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和对艺术作品生产创作的一次全新探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