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渐行渐远,渐渐“陌生”

——权聆详解电影处女作《忘了去懂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0日10: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悦
电影《忘了去懂你》海报电影《忘了去懂你》海报

  权聆,生于重庆漂在北京。日前公映的电影《忘了去懂你》是其导演处女作,根据其2008年小说《陌生》改编而成,并获201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创投最佳创意项目奖。从文字变成影像并非易事,幸运的是,权聆得到了监制、著名导演贾樟柯的大力支持。“我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有不少人问过我。其实很多作家都想做导演,很多作家也都是电影迷。首先是因为我与贾导是朋友,他有很多朋友都是文学圈的,比如欧阳江河,我们都是共同的朋友。我先写出了《陌生》的故事梗概,其实也就几百字不到一千字的样子,讲的是重庆的一个女人和她丈夫之间的故事。贾樟柯觉得角度很好,夫妻之间本来是很熟悉的,怎么成了陌生人?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的影评人观影活动上,权聆说起了有关《陌生》 (后更名为《忘了去懂你》 )这部电影的创作故事。

  正是因为这个源起,和贾樟柯才有了合作的可能,他认可权聆的这个创意并让她把剧本写出来,这个项目也就一直往前走。“这个电影的资金是我和朋友一块去找的,贾导也去找了一部分,是一个众筹资金,就是这样做成的这个电影项目。我其实2009年开始启动这个电影,但我发现如果是纯粹的艺术电影,寻找投资会非常难。现在国内热钱很多,很多人想投电影,但是有一点他们要求必须有回报,他们把电影当做一个纯粹的商品。 ”权聆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了影片生产的艰难,“因为商业片促使整个电影行业人员的成本水涨船高,比如说演员的片酬,还有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等等各个方面的环节,人员工资都在上涨,包括我们去租场地也是如此,这对于艺术片的生存来讲的确是越来越艰难。 ”

  “这个电影原来的片名叫《陌生》 ,现在叫《忘了去懂你》 ,也就是它的英文名的直译,我个人更喜欢《陌生》 ,但是因为发行方觉得《陌生》太文艺了,怕一般观众不太理解它是一个怎么样的电影,他们觉得叫《忘了去懂你》 ,观众一猜就是一个有关情感的故事。 ”权聆构架的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对夫妻的婚姻面临“七年之痒”的考验。陈雪松(陶虹饰)与蔡伟航(郭晓冬饰)的生活看上去安稳平静,却长期缺乏沟通。雪松总是埋怨丈夫,伟航也满腹怨言,两人屡有冲突和摩擦。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吴彦君(王紫逸饰)经常以借换零钱为名故意接近雪松,而且关于雪松和富商前男友的流言也传了出来,让两人原本就不稳定的婚姻关系面临崩溃的边缘……

  “生活在大城市的每个年轻人其实工作几年以后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买房子,而一个男人一旦到了30来岁的时候面临的是如何上升的问题,当下中国的很多男人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成功,怎么成功呢?这其实有一个连锁反应,要牺牲和家人陪伴的时间出去应酬,为什么要应酬呢?是为了认识关系。所以说我觉得现在不少中国男人在家庭里头是缺失的,就像影片中的蔡伟航一样,‘我下岗了,虽然有补助的工资,但是我不甘于我的生活就这样了’ ,他还想折腾一下,一是为了自己,一是为了家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花很多时间出去应酬,找关系,奔出路。 ”

  其实借夫妻关系,权聆更想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爱看美剧、英剧的她最近有一些心得:“ 《唐顿庄园》里有一个细节,管家要伺候新主人穿衣服,主人却觉得自己可以动手,他的老丈人就教育他,要让佣人有价值,有使命感,这才是对佣人的尊重。中国人大多不会考虑这些。只有在公司里,中国人会讲管理,但面对朋友、家人、夫妻,人们往往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正如片名《忘了去懂你》 ,久而久之,原本熟悉的人反而成了陌生人。“而‘陌生’更加准确能够表现我拍这个电影的一个诉求。我其实也不是想拍夫妻,不是想拍情感题材,也不是想拍家庭生活,我拍这个电影的初衷是我对当下的人们心理的表达,比如我生活在北京,觉得人与人之间那种渐行渐远的疏离感。 ”权聆谈到。

  权聆写的小说跟拍电影的风格很不一样,“我写小说是比较意识流的,题材也不是那么落地的,都是虚构的,穿越时空的,或者抗战时期的,跟我现在的生活一点关系没有。而做电影对我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命题作文,我想在命题作文里面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说讲故事的能力,想要表达我的一些对艺术的观点。 ”权聆很喜欢韩国导演李沧东,他也是作家,“作家跨界做导演,特别是像我这样写小说出身的作家做导演,我个人认为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我看了很多的书,包括看了很多西方的电影,我觉得这样一种审美储备非常重要,因为最考验的不是他会不会亲自拍摄,会不会亲自剪片,会不会去置景,我觉得导演最大的能力是判断能力,你知道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