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作品 >> 正文

密林深处的珞巴族村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5日10: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这是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的琼林村,一个藏在密林深处的珞巴族村庄。

  珞巴族是一个古老而人口稀少的民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珞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珞巴族共有2965人。南伊珞巴族民族乡是我国仅有的两个珞巴族民族乡中的一个,而琼林村是南伊乡最深处的一个珞巴族村落,与印占区玛尼岗相邻,它是南伊乡三个自然村中珞巴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子,占全村人口的93%。除了南伊珞巴民族乡外,墨脱还有部分相对聚居的珞巴族,其余都散居在西藏各地。

  这一天,为庆贺达玛的儿子考上了北京的西藏中学,家里请来了村里的许多人和乡里的干部。他们一首一首地唱着歌,一杯一杯地喝着酒。主人则不停地在炒菜、烙饼。他们唱的歌有珞巴歌也有藏歌。年轻的珞巴人既说珞巴语又说藏语,都会两种语言,老人则只说珞巴语。珞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都通用藏文。近年来南伊乡每年都有考上外地西藏中学和西藏班的学生,乡里受教育的人口比例在逐年增加。

  村里来道贺的年轻人在打扑克,打扑克已经成了珞巴族青年们喜欢的娱乐方式。奇怪的是,来往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可是一直就没有看见一个穿珞巴族服饰的,包括老人在内都穿汉服,妇女最多也是在腰间裹一件藏族的简易袍子。珞巴族副乡长格桑说,因为珞巴族老人在去世的时候都要带走自己平时穿过的衣服和日常用品,只有一些老人会把自己平日用的弓箭留给后人以作纪念,所以基本没有传下来的服饰。现在的年轻人都买汉族服装穿了。

  在这里,满眼望去的都是藏式二层小楼,虽然在绿树的掩映下色彩艳丽、十分好看,但遗憾的是以前珞巴族竹木结合的干栏式木屋基本没有了踪影。据说村里正在建一个珞巴族文化博物馆,将来在那里应该能看见珞巴族的干栏式木屋吧。

  珞巴族曾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自从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以来,他们走出了森林,改为以农牧业和采集业为主。弓箭也随之成为墙上的展示品,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

  沿着村里的小路向下走,有人说放牧的人家前天刚刚从这里搬走,他们正在往冬季牧场转场,我想追他们是追不上了,只有遥望他们去往的方向。

  在夕阳的映衬下,静静的南伊河在我脚前流过,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把琼林村围在她的中间,就好像是她怀抱中的婴儿。回家的犏牛、与狗为伴的孩子、欢快的珞巴人……不知道当我下次再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民族画报》央金 文/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