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站在水墨之外看水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5日10:3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亚萌
汶河系列之一(纸本设色)  党震汶河系列之一(纸本设色) 党震
故园往事之风轻轻(纸本水墨)  李百鸣故园往事之风轻轻(纸本水墨) 李百鸣
梵蒂冈(纸本设色)  刘琦 梵蒂冈(纸本设色) 刘琦

  2012年兴起的当代水墨热潮,在今年夏天,仍未有消退之势,似乎更加火热了。8月16日至9月16日,由北京团城艺术馆、北京大道融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像由心生——新水墨艺术展”在北京团城艺术馆亮相; 8月10日至9月1日,作为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水墨新精神——传统文化的当代裂变”展览在石家庄美术馆举办,以“新水墨” 、“当代水墨”等字眼为题的展览不胜枚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仅冠以“新水墨”字眼的展览就达44个,北京和上海分别拥有50 %、 20 . 5 %的展出比例,堪称当代水墨展览重镇,更不必说年底关山月美术馆会汇集众多水墨艺术家和评论家,讨论“当代水墨的历史、现场与理论”了。

  众多的展览、报道和市场效应助推了当代水墨的热潮,当代水墨的创作和市场生态逐渐明朗。而在水墨缺少理论支撑的情况下,策展人盛葳表示,唯有梳理历史,才有可能推陈出新。

  相比较如今众声喧哗的水墨创作圈,盛葳认为, 2000年以前的水墨变革还只有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两条道路,如今,观念主义的创作趋向更为明显。评论家殷双喜更看重水墨创作中精神旨趣的延续与变革:始于80年代后期的现代水墨的变革,最初的动因仍然是面对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艺术家试图以水墨艺术表达自我,在统一的群体心理与意识形态中,寻求个人的内心情绪与精神表达。然而,中国水墨画艺术的主流,从题材到精神旨趣,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山水景象与人文理想,静观与冥想、悠闲与出世,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反而促进了水墨画艺术对传统的回归与向往。“这使我们想到‘扬州八怪’与‘海上画派’等生活在资本主义萌发期中国商业城市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也难以看到都市生活的现状与冲击,而适应市民趣味的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的变革和世俗性色彩的引入,也只是在形式变革的层面得以延续。 ”殷双喜说。“水墨新精神——传统文化的当代裂变”展策展人李国华则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中国画”是否应当退出历史舞台的讨论就不绝于耳。相对于新艺术领域的风生水起,国画家们还在师承以及所谓的意境、文气等旧的艺术标准中原地踏步,即使“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中国文化人的历史习惯,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轰隆隆的机械声,已经是书斋的门和围墙所不能阻挡的了。

  在“像由心生”展览中,画家们的创作就显示出80年代以降中国画创作在时代变革中的发展与演变。党震的人物画采用超现实风格的叙事性、场景性画面,作品映射出时代变迁进程中社会的复杂心理,构成了令人思考的多重视觉景象。他以《灰色寓言》为题的系列作品,呈现出当代都市生活里戏剧性的情景重组,放大的表情、姿势瞬间凝固,反映的是亦“真”亦“幻”的景象。对于当代水墨创作中对都市风景和都市人群的描绘,殷双喜认为,抛开纯形式而对中国水墨画系统内部问题的研究转换为更为开放的从水墨角度对现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特别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才能够通过当代水墨,探讨当代艺术何以通过形式的革新而达到对现代精神的探索与表达。

  虽然时移世易,可是中国画中文人士大夫的趣味仍然影响了大批新时代的青年艺术家们。只是生活已经改变,除了对内心、格调坚守与前辈呼应外,当代生活的元素,也被他们纳入了自己的画面中。当下的新工笔绘画中,很多艺术家在图形组合上寻找可能,而画家涂少辉则瞄准了图形的根本:从祥云到孔雀,在他看来,其根本都来源于同一个纹理,这个纹理,就是他眼中的“似是而非” ,归结到根本,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刘琦在绘画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他从中国南北朝时期“曹家样”引进印度佛教造像中薄衣贴体、褶纹稠密的“键陀螺样式”风格再往前追溯,从希腊末期到波斯,及至古埃及墓壁画与浮雕的造型元素,全部融会贯通为他自己的面貌,他在画面中“留白”的衣褶纹路,对象扁平的透视关系,再加上地道的中国画颜料,都是对传统的致敬。李百鸣则将目光对准“故园” ——那些老去的家园,承载着历史的光荣与衰败,承载着刀光剑影,也承载着酱醋油盐。他致力于画下这些背后的故事,这些冷寂的故园,历经沧桑,破败厚重,让人想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魏晋的名士周顗感怀“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 、李煜长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咫尺作品中,他投寄了我们对故园、传统的怀念和想象。不少专家认为,当代水墨作品的现代性,就在于它们的反现代,反对现代化对于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这些作品对于农业文明的留恋和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反映出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一些艺术家对于现代城市的疏离,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速度和整体性的逃避。但是,这种对于现代化和城市的疏离与逃避,只是中国水墨画家从过去时代的角度对于现代化的一种反应,当代中国水墨画家还存在着从现时代角度对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肯定与批判,也有从未来角度对现代化和城市生活的审视与遥想。

  当代水墨的批评家和策展人的同感是“水墨创作现象非常多,但展览做出新意很难” 。“像由心生”展览策展人朱小钧认为,当代水墨缺乏国际化的展览经验、专业和学术展览的推动,而艺术家的视野同样需要开阔。面向新世纪,当代水墨艺坛不能再满足与停留于对现代化与城市生活的逃避,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以更多的艺术材料与语言方式展开对于现代生活的艺术表达。“我们应该站在水墨之外,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创作观念、策展方式、理论批评、市场推广……来观察水墨。但核心是注重当代水墨的价值观,看作品能否产生更多的精神。 ”盛葳说。殷双喜认为,以中国当代城市生活为资源,由中国有代表性的现代城市作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推广的先锋,中国的现代水墨艺术就有可能在21世纪展开中国传统艺术新的历史,超越于东西方的二元对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应该也能够对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