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艺苑 >> 正文

英雄情怀与玫瑰梦境

——评喻建辉、甄巍历史题材雕塑与油画作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5日10:32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文娟
毛泽东和他的家人(浮雕)  喻建辉毛泽东和他的家人(浮雕) 喻建辉
少年行军(油画)  甄巍少年行军(油画) 甄巍

  历史的分量及意义不仅仅在于当时发生,更在于后世的阐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是人文学界几乎无人不晓的克罗齐名言,这是阐释的作用。比克罗齐更进一步的是阐释学大师迦达默尔所特别提到的,“经典”是“一种无时间性的当下存在,这种当下存在对于每一个当代都意味着同时性” 。这让我们在喻建辉、甄巍这两位还算年轻的艺术家那里,看到了不是送进博物馆瞻仰的陈年旧事,而是活在当下、活在艺术家心中价值永恒的鲜活历史。

  油画家喻建辉采用的是大视角——他用史诗的音调和场面来叙述史诗。即使他有描写毛泽东和他的家人是普通一家人的愿望,在他的刻刀下却也有一股掩不住的英雄情怀扑面而来。这是让人不反感的英雄情怀。那种为了民族理想的崇高和激情,是青春的毛泽东,也同样是青春的陈独秀、青春的刘少奇、青春的杨闇公、青春的“五四”一代人所拥有的珍宝,那正是青春的中国!雕塑家用特写的镜头凝定的伟岸与崇高,区别了曾经沦为政治需要的“红、光、亮”式的英雄形象,也区别了今日解构神圣、戏谑玩闹的后现代思潮中的“弄潮儿” 。雕塑家在这里上演的是正剧,真实而有信仰的历史正剧,我们也当然地体会了作者昂扬的青春精神与艺术心境。

  雕塑家甄巍采用的则是小视角——以个体记忆来表现宏大历史。我常常因甄巍的纯净天真、厚道谦逊和友善真诚而感动,被他那承载使命与书写性灵间勇敢也敏感的笔触所感怀。“60后”的他当然没有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但我在他的画笔下,又分明看到了作为志愿军的后代,在父辈千万次的描述中,这战争怎样转化成了他的记忆。因为不是真实参战,那幅《少年行军》记录的就不是一次真实的行军,因为成了他的记忆,这行军就是“一种不害怕的,在危险时刻人与人相互支持的,勇敢而无私的行走” ,父辈的真实体验成了他梦中的体验真实,童真璀璨如烟花。于是那被岁月磨损而露着斑斑痕迹的志愿军战士喝水的瓷缸、那安静却也曾经激越的战士的军功章,都如“物自身呈现”般地诉说着温暖、勇敢、团结、牺牲与奉献的涵义。这是不该忘记的物件,不该忘记的人们,不该忘记的精神情怀。

  很巧,去年冬天,我在美国华盛顿,看到了著名的韩战纪念碑,相信我不是用冷战的眼光来看它,因为冷战早已经结束。我是用普通人看历史的客观而冷静的目光,看到了那19个雕像,等人身高的美国战士仓皇孤独也陌生艰难地行走着,和地上的著名碑文恰成反衬……不远处,是更为著名的越战纪念碑,如果美国越战士兵的后代要去看望纪念他们的父辈的时候,只能沿着碑座慢慢下沉的路,在黑沉沉的碑身上寻找他们的名字。

  相比之下,甄巍和他的父辈是多么有幸,因为甄巍关于那场战争的玫瑰色梦境。那是甄巍和他父亲的共同记忆,也当然会成为我们观者的共同记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