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廉江市第三中学春蕾文学社是在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学校团委会和语文科组指导下的一个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学生团体,是全国中语会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的团体会员,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配合中学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开展,促进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艺术素质和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四有’新人,培养文学人才,繁荣校园文学,打造校园文学品牌”为宗旨。
春蕾文学社成立于1998年2月,现有社员、会员280多名,社干24名,指导老师8名。文学社下设文学、书法、摄影、科技等兴趣小组,并成立了“春蕾读书会”。短短16年的历程,春蕾文学社发展迅猛,已成为廉江市完全中学乃至全国校园的一支奇葩。2003年10月28日,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粤西记者站在该校挂牌建立。
在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指导老师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出版《春蕾》报67期,《春蕾》副刊2期,《晨曦》(社员发表作品选)1本。社员在《中国校园文学》等100多家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作品800多篇(首);很多社员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最近,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与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小作家杯”全国中小学生写作大赛中,廉江市第三中学有7人获得一等奖,10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20人获得优秀奖。不少社员成长为小有名气的作家,一大批社员考上重点大学。刘付超校长多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优秀校长”等,关维红老师多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优秀社长”、“全国中学指导教师百家”、“全国九十九佳文学社团指导教师”等,梁冬青老师多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模范主编”、“全国九十九佳文学社团指导教师”等。春蕾文学社先后被评为“首届‘雨花杯’全国优秀文学社”、“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百家”、“全国中学九十九佳优秀文学社”、“首届全国校园文学论坛优秀文学社”、“中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广东省中学优秀文学社”、“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广东省八佳文学社”等;《春蕾》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报)”、“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社报(刊)”、“全国示范社报刊”,并获“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报)特别奖”等;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学文学社活动示范单位”等。
(关维红、黄诚广、梁冬青)
难忘的老巷
□高二(20)班郑水娣
驻立在那熟悉古朴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爱得深沉的地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古朴风情,赋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老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老屋。柚色的木门前是一级浅平的石阶,小叔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疯长许多幼草的草地边,享受着正午到来前那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不时有些干枯树叶飘落,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须,发出“喵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地睡去。我知道,这是区别于城市老巷里特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的人生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老巷里住着许多人家,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椅子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椅子上,紧接着一个大约只有两岁的男孩屁颠屁颠地走到椅子旁,揪着爷爷的衣角说:“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中,细声细语地说:“哦,球球去哪儿了?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见一阵阵幸福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
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爸妈都会叫我或是哥哥把煮好的猪肉、汤给老屋中的爷爷送去,而每每这时候我就觉得好高兴,提着小竹篮,小心翼翼地走在青石板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在这个早晨清冷的老巷子里,我却感觉到很舒适、很温暖。爷爷还是一如既往地早起,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坐在火炉旁,简单煮着白粥。每次送完要回家时,爷爷总是会塞给我一块钱,笑着说是给我的零钱,这让作为孩童的我可以高兴好多天。尔后,爷爷在老屋前的一片废墟上开垦了一小片菜地,撒上各种各样的种子,每日悉心照料,他那严肃的神情像是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在空闲的时间里,爷爷会抱着我坐在巷子里,看堂哥和邻家小孩玩捉迷藏,每次都看得眉开眼笑个不停。爷爷也会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用他那柳条般的胡须拨弄着我的小脸蛋,我也因为怕痒而“呵呵呵”地笑起来,爷爷也“呵呵呵”地笑起来,不亦乐乎。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巷上,爷爷几步一个回眸,我看见了他眼里深沉的眷恋,我知道他热爱这片土地,正如他热爱生命一般。我想,此时的爷爷或许正把满满的不舍凝成泪水,缓缓倒流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