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家库 >> 相关文章 >> 正文

赵瑜:独立调查 揭示真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4日13:4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瑜是个脾气爽朗、颇具幽默感的人,这个山西汉子身材高大,体格硕壮,与人们印象中脸色苍白、身体瘦弱的文人形象正好相反。正是这个外表粗犷的汉子写出了《强国梦》《马家军调查》《寻找巴金的黛莉》等一系列响当当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报告文学史上标杆式的人物。粗中有细,侠骨丹心也许是对赵瑜最直接的勾勒。

  这次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独立调查启示录:著名作家赵瑜30年作品经典》,收录了赵瑜写作生涯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的9部作品,分别是《马家军调查》、《寻找巴金的黛莉》、《革命百里洲》、《火车头震荡》《王家岭的诉说(含《第二国策》)》和《篮球的秘密(含《强国梦》和《兵败汉城》)》。这些作品有赵瑜对体制的批判与反思,也有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同情,还有对地方历史的深入挖掘,他以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史家的责任感、小说家的笔力,抵达了中国当代纪实写作的极限。这些作品甫一发表,或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或引起高层某种思考,或令某些当事人如坐针毡,或让读者掩卷沉吟,或让盗版商暗自狂喜……

  这部作品集是对赵瑜写作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一次回望。金牌体育、土地改革、铁路修造内幕、煤矿安全、女性命运与文学的关联……这些社会生活领域不一定是作家关注的热点,对赵瑜来说,却是绝好的题材。他关注的写作对象,为什么常常与众不同,原因在两方面:一方面跟经历和体验有关,另一方面,跟他对百姓命运的关注有关。他曾经说过,写纪实,素材都在作者自己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人和事,如果盯住不放认真探索,可能背后就有打动人心甚至令人震撼的故事。这正是“独立调查”的起点,而能够成就一部好作品,犀利的眼睛、勤快的双腿、亲和的嘴,善于独立思考的头脑都必不可少,这就是能够寻到本质的基础条件。

  具备了条件才能行动。如何行动?对一位纪实文学作家来说产生的考验包括很多方面,任何一方面的短板或者退缩都可能让创作中止。譬如,对题材熟悉和把握的能力,对写作对象采访挖掘的控制能力,与事件或者人物近距离接触需要临时应变,在对抗性与张力的压迫下自我适应,迅速找到办法,对于大多数写作者是很难的。此外,还包括作品面世中与面世后需要承担的政治、舆论、人情等多方面的压力。创作纪实文学具备了新闻记者的行动力之后,还要求具备架构长篇的艺术性和思考深度。所以说,纪实作品的魅力巨大,但真正出来的好作品少就不难理解了。

  赵瑜出生于山西长治,坐落在晋东南太行、太岳山区之间。三省交界,地势高耸,丘陵盆地交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因为历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与黄河以南农耕民族长期拉锯争夺的边界,多民族、多元文明融汇成为常态。他的很多作品植根于故乡的土地,赵瑜说,就现当代中国而言,山西是一块历史宝地,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悲喜剧,可以说就是中国政治经济舞台的典型地区。民国以降,无论是阎锡山在山西生存发展的历史,还是共产党军队和政权在山西的发展历史,还是各种思想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发试验,都给我们当代山西作家提供了书写不尽、挖掘不完的宝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山西的很多侧面,农耕的历史,晋商的历史,煤炭的历史,抗战的历史,辛亥的历史,甚至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学大寨的历史,都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这里边就有一个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问题。我们说,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思考的品种。如果我们涉猎一些纪实的话,可能更接近这个使命。

  一切事情不管表面呈现怎样的形式,它的背后总有真相。赵瑜认为,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有探求事件真相与本质的精神,要有质疑精神,也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许这个本质并不容易寻找,但这个寻找本质、接近真相的过程也就是一名报告文学作家存在的意义。1984年,当举国为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队的好成绩欢呼时,赵瑜不禁质疑:体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在运动会上拿那几块金牌吗?他说,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民间的体育运动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篮球和游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项目似乎离个人越来越远了,逐渐变得封闭起来。民间的体育运动在逐渐衰落,人们的眼光似乎只盯到了奖牌上。难道多拿几块奖牌就是体育强国了吗?比起全国每年人均就医的频率之高花费之大,体育的功能被颠倒了,对大众来说还有多少积极意义?金牌的背后是什么?靠一支没有多少文化的队伍,怎么去实现体育强国之梦?赵瑜在20几年里一直没有停止对体育制度的思考和反问,从《强国梦》到《马家军调查》他不仅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在寻找解决方案,《篮球的秘密》就是一个他看到了希望的文本。

  独立的作家一定是孤独的。他说,去采访调查时是孤独的,在写作时是孤独的,在思想上也是孤独的。但是这种孤独丝毫不能阻挡他去质疑、去探求事件真相的脚步。20世纪90年代,马俊仁带领他的弟子们为中国体育第一次从田径项目上全面突破,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神话。奇迹的创造者马家军,被看作新时期的英雄。就在国人激昂亢奋的时候,1994年12月马家军“兵变”大连,队伍溃散,他们怎么了?带着众多疑问,作者于1995年春节从太原出发,赴辽宁对辽宁省女子中长跑运动队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以自己对马家军新老队员的亲身调查为基础,从当事人的出身、成长经历入手,通过大量谈话记录、当事人的日记书信、照片以及文件资料,不仅还原了真实情况,也深入了马俊仁、王军霞、曲云霞们的内心世界,不惜笔墨地剖析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运动队的兴衰故事,更是中国人在急迫等待世界承认、急迫渴望成功的时候所暴露出的种种躁动与不适。

  1998年,时隔三年后,《马家军调查》在《中国作家》终于首度发表,人们争相阅读,一时间媒体竟以炒作此书为首选新闻热点。赵瑜在书中抽丝剥茧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马家军,事件的真相浮出了水面,然而多方压力向赵瑜席卷而来,上级专案组调查、马俊仁指责,以及名律师的咄咄逼人……但是赵瑜认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坚定的理念,他挺过来了!北师大教授赵勇评论说,《马家军调查》问世之后之所以能够出现洛阳纸贵,争相评说的局面,既与“马家军”造就的体育神话和引发的种种公共事件有关,更重要的是赵瑜调动了多种文学手法,把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推向了一个高度。

  然而,外界一直猜测,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什么是导致兵变的最后稻草?被暂时删掉的那一章究竟写了什么?时隔19年的今天,此次再版,许多在初版时遗留的问题得到了解答。《马家军调查》这次出版的完整文本,首次发表了人们猜测多年的篇章,增加了大量原始图片资料,终于为大家补上了遗憾。《中国作家》杂志社资深编辑萧立军认为,它是当代报告文学的扛鼎之作,不仅是现实体育的谏言,也是对国民性、人性回归的一部深刻反思之作。读懂了《马家军调查》,不仅看穿了中国体育的困局,更看懂了面对变革中国人的灵魂困境。《马家军调查》是对体育的“调查”,更是对中国社会深层结构的“调查”。

  三十年,艰苦的奋斗、孤独的写作,现实如此险恶,但强大的内心爆发惊人能量,让他多次做成了别人做不成的事。《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的创作更像一个私家侦探暗访迷案的过程。1936年,太原女师的学生赵黛莉被巴金的小说打动,提笔给巴金写信,谈文学、谈理想,要去奉献和牺牲……30岁的巴金也认真地回复:“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在那里有无数的老鹰在等着啄你。……所以你得听我的劝告,等候着将来。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应该过些快乐的日子。”巴金给黛莉回复的7封信,笔端满满的温暖、真诚。2004年,作家赵瑜曲折得到7封原信后,出于作家天性的好奇,作者想知道,一位频频与巴金通信、向往着革命斗争生活的新女性,她后来的人生是怎样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血雨腥风的国共战争、血肉模糊的土改,一个弱女子能否活下来?于是,赵瑜开始了历时两年多的艰难寻找。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古董商的难以对付和离奇死亡、见证人的记忆模糊、老年人耐人寻味的身世……也许是运气,也许是凭那股子高悬的文气,赵瑜最终如愿找到了黛莉,也就有了写作这本书的理由。他多次表示,如果赵黛莉最终没有被他见到并确认身份,那就没有创作的理由。

  本书中由7封信入手,展现了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大家族、一名小女子的悲欢离合。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家族、一个人又何其渺小!书中没有煽情的叙述,也没有悲天悯人的长吁短叹,只有平淡、质朴、精简的文字,勾勒出历史上一个个事件的轮廓,道尽了一个个人物的命运浮沉。作家李建军评论本书说这部作品也可以当成优秀小说来欣赏,已然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的“跨文体”文本。2013年底,赵瑜收到一封信,对本书给予盛赞,并建议改编影视剧集,这位署名“读者”的来信竟是一位现任的省委书记。

  如今的赵瑜,还在马不停蹄的写作着。和大部分作家不同的是,他依然坚持着手写。手中有笔,笔下有纸,纸上自有沟壑万千。他是名孤独的笔者,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寻求真相,用手中的纸笔记录下本质,他耐住了一次次寂寞,也等到了一次次机会,也一次次绚烂的绽放。

  欲无后悔先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赵瑜的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出版,也是缘由他认真生活、用心写作的态度,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发出真实的声音,通过艰苦卓绝的实地考察,赵瑜坚持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独立创作,揭示现实真相,剖析历史成因,写下一个个有震撼、耐琢磨、有回味的鲜活故事。

  关于赵瑜:

  赵瑜,当代中国最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家,运动员的身板,小说家的文笔。

  坚持独立调查、纪实写作数十年,出版《中国的要害》《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革命百里洲》《寻找巴金的黛莉》《王家岭的诉说》《火车头震荡》等33  余部作品,多次引起全国轰动。

  蝉联三届赵树理文学奖、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三届中国作家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曾编导拍摄多部纪录片并获奖。

  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赵瑜以运动家的体魄、史家的责任感、小说家的笔墨,抵达了中国当代纪实写作的极限。三十年,艰苦的奋斗、孤独的写作,现实如此险恶,但强大的内心爆发惊人能量,让他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本套装经全面修订、深度完善、适度增补,是作家对数十年写作的总盘点,细心研读这套书,能读懂整个中国当代史,能学会独立调查纪实写作,更能观察作家赵瑜的精神成长史,体会一个身心强健的个体如何找到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技巧,有效突破现实限制,实现人生追求。

  作品集收录作品简介:《革命百里洲》

  以长江的一个孤岛为历史切入点,从晚清到民国,写官匪之争、国共之战,一场灾难场景中的人间活剧,书的一开始就写把贪官杀了,写得惊心动魄。真人真事写得如同小说般跌宕起伏,写的人一气呵成,读的人酣畅痛快,文字一流,绝对的阅读快感。书中写土匪抗日的故事,用大快人心、荡气回肠来形容都不为过。

  作品集收录作品简介:《火车头震荡》

  宜万铁路,被称为“隧道和桥梁的博物馆”,晚清政府没有打通,民国政府没有打通,毛泽东没有打通,邓小平没有打通,宜万铁路难建,难在自然?还是难在人?

  作品透过大量细节、大量事件,向我们发问: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做成一件事就这么难?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是文化、观念,还是人本身?还比如“灾难”以及灾难如何成为灾难,人间灾难与社会经济腐败有什么联系?在书中,一切自有答案。

  作家李朝全是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的“火车头震荡》放眼近代中国百年史,注视中国铁路建设的每一个历史节点及其发生的一桩桩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写下了一部中国铁路简史。”

  作品集收录作品简介:《篮球的秘密》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篮球的秘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体育30年不间断的热情与思考,将体制改革、体育文化和提高素质联系起来,揭示了追求体育竞技应以全民健康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唯金牌与成绩论的种种弊端。三部曲可谓中国体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文学写照,揭示出体育回归的历史任务仍任重道远。

  作品集收录作品简介:《马家军调查》

  20世纪90年代,马俊仁带领他的弟子们为中国体育第一次从田径项目上全面突破,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神话。奇迹的创造者马家军,被看作新时期的英雄。就在国人激昂亢奋的时候,1994年12月马家军“兵变”大连,队伍溃散,他们怎么了?带着众多疑问,作者于1995年春节从太原出发,赴辽宁对辽宁省女子中长跑运动队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以自己对马家军新老队员的亲身调查为基础,从当事人的出身、成长经历入手,通过大量谈话记录、当事人的日记书信、照片以及文件资料,不仅还原了真实情况,也深入了马俊仁、王军霞、曲云霞们的内心世界,不惜笔墨地剖析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运动队的兴衰故事,更是中国人在急迫等待世界承认、急迫渴望成功的时候所暴露出的种种躁动与不适。

  从乡村走出来的马俊仁,质朴、执著、坚韧、野心勃勃,同时精明、功利、世故、狭隘……他选择王军霞、曲云霞等这些出身贫寒、单纯而见识闭塞的小队员,采用极端专制的方式进行训练:不准读书、不准听音乐、不准与外界通信、不准擅自与外界领导或记者接触、不准与男性接触,更不准谈恋爱;另外,还采用一种针对农家女孩的“精神控制术”——梅花鹿大仙崇拜,作为运动员精神构建的主体。随着队员的逐渐成长、理性观念的慢慢成熟,无论是粗暴的训练方式,还是图腾威慑的效力都迅速减弱,直至他们最终自觉反抗。

  然而,外界一直猜测,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什么是导致兵变的最后稻草?被删节的有关章节究竟写了什么?无论是此书的初版,还是后来媒体的跟踪,都欲语还休。时隔19年后,此次全版,作者终于给出了答案。

  本次出版恢复初版删除内容,并补充了大量图片,有图有真相,是对现实体育的谏言,也是对国民性、人性回归的一部深刻反思之作。读懂了《马家军调查》,也就读懂了中国体育、中国社会,乃至中国人马家军调查,是对体育的“调查”,更是对中国社会深层结构的“调查”。

  

  

  作品集收录作品简介:《王家岭的诉说》

  本书收录了《王家岭的诉说》和《第二国策》。

  《王家岭的诉说》讲述的是2010年年初发生于山西王家岭煤矿的特大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00多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未卜,一时间,王家岭成为举国关注的地方。赵瑜、顺民、骏虎、黄风、玄武组成写作小组奔赴王家岭,通过当事人自述和写作者的所见所闻,还原了王家岭矿难发生、逃生、求生的全过程。本书没有停留在救援的表层描述和报道,而是深挖矿难历史和矿难发生的原因,以沉潜不露声色的悲愤,呼唤切实重视安全、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以“宁可不要此类奇迹,沉重悼念遇难同胞”释题。

  《第二国策》中作者以前瞻视野关注了20多年前山西经济发展中不断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缘由以及治理作了深入的思考,警示性地提出环保工作是仅次于计划生育的“第二国策”。荣获首届中国环境文学奖。

  时至今日,当环保已经成为第一国策的时候,这部作品书写的故事和人生具有了时代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作品集收录作品简介:《寻找巴金的黛莉》

  太原女师的学生赵黛莉被巴金的小说打动,提笔给巴金写信,谈文学、谈理想,要去奉献和牺牲……30岁的巴金也认真地回复:“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在那里有无数的老鹰在等着啄你。……所以你得听我的劝告,等候着将来。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应该过些快乐的日子。” 巴金给黛莉回复的7封信,笔端满满的温暖、真诚。

  2004年,作家赵瑜曲折得到7封原信后,出于作家天性的好奇,作者想知道,一位频频与巴金通信、向往着革命斗争生活的新女性,她后来的人生是怎样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血雨腥风的国共战争、血肉模糊的土改,一个弱女子能否活下来?于是,作者开始了历时两年多的艰难寻找……

  这是一段30岁青年作家巴金与17岁民国少女赵黛莉的纸上情,有关信仰、革命、自由,有关“娜拉出走以后”,七封信件维系的,是一种暧昧、脆弱却极深刻的联系,或许是赵黛莉一生中最好的部分。

  面对血腥战争、激情革命、情人背叛、残酷考验,当黛莉在颠沛流离中从少女变成老妪,见证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沧海桑田,在这位曾经的富家千金心中,巴金给予的文学理想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历史本身更精彩,还是这段解谜般的执著寻找更曲折?作家为什么揪着唯一的线索非要追寻她的一生?他所找到的,是答案吗?生活像悬疑大片一般上演,现实写就的报告文学比任何推理小说都更精彩,让编辑欲罢不能、顾不上吃饭一口气读完,并拍案叫绝、且回味悠长。

  这部作品正在由西安电影制版厂改编为电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