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荣智慧:冰桶挑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3日15: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荣智慧

  “冰桶挑战”本来只是一个病毒式传播的精彩案例,却因一段插曲,增加了荒诞色彩——活动发起人之一、棒球运动员格里芬为庆祝筹款创新高,跳游泳池庆祝,却乐极生悲意外身亡。

  7月肇始的“冰桶挑战”,以简单的规则疯狂扩散——被挑战者或把冰水淋向自身,感受“渐冻人”的无奈;或向ALS“渐冻病”基金捐款,支持病情的研究。无论如何选择,你最终还要点名指定新的三人接受挑战。游戏从民间发酵,因为存在“点名”机制而形成复制再生的能力,最终全员乐此不疲,皆大欢喜。

  “冰桶挑战”全面风靡的过程中,涉及到人类种种心理特征。出于对名人的“崇拜”,当偶像现身示范,粉丝自然争相效尤;又见周边小伙伴早被点名,还没轮到自己,疑心自己受到排斥,这是“圈子文化”在作怪;对热衷哗众取宠的人物来说,表现个性的天赐良机来也,涌现林林总总的抖机灵;更多的人在从众心理影响下,自觉不参与不足证自己宅心仁厚、济世为怀,亦响应“慈善”号召。

  事件越演越烈时,无疑引起“独立思考者”们的“客观反思”。有人强调挑战勿忘初衷,有人痛心大量水资源无端浪费,有人感叹还有更多的罕见病未得社会关注……不过谁都比不上格里芬先生。他推动了这个行为艺术式的游戏,又用行为艺术式的意外,把“冰桶挑战”变成一个充满反讽与隐喻的故事。

  格里芬遭遇事故后,“冰桶挑战”不但没有减轻热度,反而由一大拨名人联合导演出了真正高潮。政界、商界、演艺界、体育界,大众津津乐道今天又有什么人物完成挑战。吊诡的是,并非格里芬的事故助推了“挑战热度”,只是两者巧合地相继发生。在星光熠熠的冰水骤降中,他的去世仅仅是闲者的趣谈插曲。

  在围绕“冰桶挑战”的种种争议事件中,有一宗是香港某女士把冰水泼到刚满周岁的孩子身上。这种行为足以轻易调动大众愤怒情绪。与之相比,格里芬之死不但无法引爆社会公义之声,反而成为一个让人捧腹的笑话。他正走向“人生巅峰”,刹那间一切戛然而止,如同后现代主义名作《低俗小说》中黑帮老大被三流小警察鸡奸一般滑稽。让人细思恐极的是,这毕竟是一件彻底的悲剧,一条年轻生命的损失。再次以《低俗小说》桥段类比,有一个长期被小警察虐待的家伙,全身上下被SM制服裹着,受到项链的拘束。但我们只欢欣英雄的布鲁斯·威利斯狠狠地揍了这个助纣为虐的家伙,而忘记他住在狗笼子中是何其屈辱。

  鲜有人回想格里芬悲剧。大众津津乐道某位花花公子如何参加挑战时,“淋”了自己一沓美元纸钞;粉丝翘首以盼,等着屡屡冲击影帝未果的实力派演员,再次表现他热心公益的一面——格里芬顶多留下几条维基词条,就此销声匿迹。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担忧人类文化在娱乐业的腐蚀下走向末路,但他未必想得到真的有人在一场全民娱乐狂欢中意外丧命。“冰桶挑战”符合波兹曼描绘的娱乐节目的特征——简易操作无需思考,借媒体传播力而泛滥,同时也满足大众对名人的窥私欲。我们无法指责“挑战”是格里芬意外的罪魁祸首。然而,格里芬之死彻头彻尾地牵连着“挑战”,这一点我们又无法否认。这奇异的矛盾使得“意外”显示出一种嘲笑的意味——明嘲 “挑战”娱乐化的风风火火,暗讽社会大众化的懵懵懂懂。

  格里芬之死,鲜活地印证了波兹曼“娱乐至死”的预言。从字面上来说,创造了风靡全球的娱乐游戏的格里芬,也死于庆祝游戏大卖的庆功会上。从内涵上来说,被遗忘的格里芬是又一个受众集体被舆论勾引、绑架的例子。波兹曼忧虑人类社会将“‘美丽新世界’化”,充斥沉迷“索麻”丧失思考的人。如今波老看着那些还在嘻嘻哈哈地等着看新冰桶挑战表演的人们,是否怀疑他们已经被21世纪初的“冰镇”索麻,冻坏了脑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