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低成本电影并非某种类型化电影,对其予以概念设定的意义,在早期主要是有别于大制作大投入的商业电影的一种影像产品定位,属于电影营销学上的一个概念。及至当下,低成本电影作为一个模糊概念,又被引入到电影创制范畴,成为与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及电视电影、微电影、小众电影、新视频影像等概念相关联的电影产品类别。由于其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与流变性,本文并不冀望对“低成本电影”做出精准的概念化界定,而只是借用此称谓表达对此类电影创制理念的探索思考,试图探寻的核心内容是:在有限投资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低成本电影的创制品质?
当今商业电影创制愈加呈现出一种工业化产品的特质,其作为艺术层面的特性日渐淡化。当代中国电影的影像风格与艺术品格受到好莱坞商业电影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明星制和高新数字特效对视听奇观创造的介入而获取的大银幕号召力,已成为当下商业电影市场高回馈的标志性特征和主要保障,而这种好莱坞式商业电影模式,似乎已在不断侵蚀着观影大众的评判标准,也不断抵消着国产电影的艺术气质和多元风格,同时,还在不断拔高电影制作投入的成本。由此,引发我们对中国低成本电影创制策略的思考:应当如何选择一条有别于好莱坞式商业电影制作之路?这种差异选择,无疑会涉猎从电影剧本创作、影像构图观念到制作流程、营销模式等各个专业层面的观念变迁和应对手段抉择。囿于篇幅关系,后续内容将着重于低成本电影创制策略、美学倾向、影像造型意识与构图形式设计层面的一些思考。
低成本电影的创制策略
低成本电影的创制,需要导演与各主创人员的创作思维、造型材料选择、表现形式把控,具备戴着镣铐跳舞的智慧与能力。电影作为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其美学结构是通过空间造型表意和时间叙事传情两个维度的交融关系得以实现。大制作电影和低成本电影,在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差异,常规体现在电影景物空间造型方面的差距,大制作电影依靠高级的科技平台能够制作出摄人心魄的特效奇观,能够依靠强大的美工团队打造出美轮美奂的规定情境,而这正是低成本电影难以企及的。
这种差异的存在,某种意义上讲,主要源自资金投入的份额不同,由此造成电影制作技术层面产生的最直接且明显的差别;但在电影100分钟左右的物理时间叙事领域,两者却是大致平等的,大成本电影在剧情建构、情节编排方面并不能因投入的增加而拉大与低成本电影太多的片长时间差距,甚至后者在某些领域的题材更具备超越前者的潜力。电影史上,能够实现以小搏大、创造低成本电影票房奇迹的影片,无不是在电影的“主观化时间”构建上,下足功夫且脱颖而出。因此,低成本电影创制,一定要树立以“叙”胜“型”的美学策略,此处的“叙”即包含有叙事传情表意效果的意义,也有叙事时空架构形式与叙述技巧聪慧构思的含义。这一策略的实现,剧作质量承载的美学倾向和决定性意义不可轻视。
低成本电影的创制理念
强化电影故事精彩度,强化电影叙事传情交织关系,一直以来皆是电影界有识之士力推希冀的创制境界,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受众的首要心理期待。其实,强化电影的叙事性,不仅是强调剧本情节构筑、细节奇迹的精巧跌宕和故事内涵的余音绕梁,还应包含影像形式本身视觉化叙事传情的表意性。当今商业大片过于强调、炫耀特效镜头给受众带来视听感官的直接刺激,反而弱化了影视时间叙事艺术本身应当赋予受众的非视觉感受引发的遐想、联想等诗化意境鉴赏的更多可能。
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意境内涵的外延是衡量文学作品品格档次的重要标准。一般认为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 ;一部分是“感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背后的深层意向和艺术目的,属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处于统帅地位。因此,意境二字也可简言之为“得意而忘形” 。中国传统美学相较于客观物象的描摹技法,更看重主观精神注入的表现手法。简笔构景、留白言志的创作理念,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含蓄隽永特征的强调和情于画外艺术风格的彰显。反照低成本电影创作,基于成本因素,全景全息式的景物造型、场面调度和镜头设计方式力不能逮,必须另辟一条标杆异立的电影审美新蹊径,也许类似国画中的简笔构景、留白言志的美学风格,可以成为低成本电影影像景物造型和构图形式思维的美学选择。
低成本电影的艺术化 时空造型意识
意境的构筑离不开“虚”字,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无论书法、绘画还是诗词歌赋都强调“避实就虚” 、“以点带面”的情趣营造思路。对于低成本电影而言,没钱做“实” ,反而可在“虚”字上深挖老耕。此处的“虚” ,是实虚而意实的意思,即实像设计方面可简洁、省略,但其蕴含意味、情绪渗透、观念和意义却可通过受众心理自我补偿模式,予以弥合和发散性引领。从美学角度讲,“虚”并非无,而是一种“藏”的功夫。在影像造型形式创作中,“藏”的功夫主要体现在影像时空假定性和镜头转喻的创意构思上。假定性在艺术领域不是个新鲜词,在舞台戏剧艺术中假定性的表现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在舞台空间处理与时间的假定性上,往往会借助演员的简约动作或念白,暗示空间和时间复杂而冗长的变迁。假定性时空在电影创作中的使用会经常遇到,比如,以花开花落、冰雪融化表示季节变迁,以地图线路变化代表空间转换等等。影像时空假定性思维的范围极为宽泛,任何不以实景表意的创作手法和技巧,都可以被理解为假定性时空思维的内容。电影时空假定性对于电影叙事能够产生直接表意和联想表意两种效果。前者还可分为“无中生有”和“以点带面”两种叙事次效果,后者也能够实现“言此意彼”和“一语双关或多关”的多重时空效果。
电影时空假定性特性即是我们分析电影的一种美学原理,更是电影创作的专业化思维模式。影视理论中,常提到的蒙太奇思维,其本质就是对影视时空主观性、假定性、心理性、自由性、虚拟性架构的认可。对于低成本电影创制而言,充分运用时空假定性思维、发挥影像假定性创意进行时空架构,不仅会有效降低投资成本,为电影制作赢得事半功倍的市场效果,更能提升电影文化品质,营造电影规定情境所需的艺术时空张力和氛围。
低成本电影的影像造型形式
影像时空假定性并非一种电影创作技术,而是一种美学创意思维方式,它可以借助电影创作技术和技巧予以实现。对于低成本电影而言,影像时空假定性思维往往是弥合其与大制作电影成本差距最有效的创意武器。作为创意思维的假定性构思,可以渗入电影声画结合形式创作包括的故事情节、场面调度和镜头设计、剪辑编排、音响效果等诸多专业构思领域。囿于篇幅,笔者结合影像创作实践简要介绍假定性思维如何在镜头设计和场面调度方面得以具体体现。
构图观念与形式。开放式构图作为一种纪实风格感极强的构图方式,广泛地被低成本电影所使用,因为就传统构图习惯而言,开放式构图喜欢出现在纪录片中,画面里许多元素都会超出导演、摄影的控制范围。此种风格除了隐含导演的现实风格追求外,对于低成本电影而言,非常重要的银幕效果是能拉近受众的参与感和专注感,从而有意无意之间忽略被切出画面的场景信息。当然,伴随开放式构图的往往还有较多运用浅景镜头及小景别镜头设计等,其实都可实现某种程度以藏拙为目的的假定性时空选择。
视点选择与控制。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为了塑造宏大场景及多线叙事,往往采取全知视点或受限制的第三人称视点予以叙述。对于低成本电影叙事传情而言,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强化观众的参与和认同感,因此采取第一人称视点(或者叫主观性技巧)叙事无疑是一个物美价廉的选择。
景深控制。虽然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都非常强调纵深摄影和纵深调度,通过让前后景保持清晰,以达到在一个镜头内能够较丰富地展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叙事传情的空间层次关系。低成本电影制作不一定具备实现理想的纵深调度的内外景造型环境,实现多重叙事信息整合的条件,景深摄影反而可能会摄入许多冗杂,影响叙事,因此有效利用大光圈长焦处理的后景朦胧镜头,强化主体、虚化背景,也许是比较智慧的处理。
反射和转喻。对于让人惊悚的场景,未必就必须展现敌人恐怖狰狞的面容。实际上,能引发想象的恐惧,才是最吓人的。比如,电影《美国狼人在伦敦》中,主角正走在地铁站里,突然听到了异常的声响,他惊慌地侧耳聆听,四下张望,却不见狼的身影,此时狼人出现了,也仅仅是通过其主观镜头予以体现,但此时“无狼胜有狼” ,恐怖情绪的传递达到了高潮。对于血腥残暴场面的现场设置也是如此,枪战固然令受众获得视听感官刺激,但若通过碎片、鲜血四溅、背影表现等拍摄方式,将这类场面含蓄表达,其情绪感染效果可能更具想象张力,更为隽永。
影视艺术创作,宏观有规律,微观无定式。上述思考,并无意框定所有低成本电影创制者效仿,只是想借此抛砖引玉,引发对低成本电影创制思维与创制实践的关注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