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查干:寻访李大钊故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9日16:35 来源:检察日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人,他们像启明星,照彻高寒的天空和苦难的大地,给劳苦大众以希冀与光明。

  2010年秋末冬初,风寒日暖,天空一片清明,一只山鹰在自由盘旋。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距唐山两个小时路程的乐亭县大黑坨村,去寻访一位革命先驱诞生和成长的地方———李大钊故居。

  整个大黑坨村,是宁静而质朴的,仿佛在深思。矮小的平顶房顶上,晒着一个网袋又一个网袋的包谷,闪着金色的光芒,令人感到亲切。初冬时节的苹果树和梨树,脱尽了绿叶,枝杆挺拔地站在那里,仿佛在验证生命的坚韧。故居的院墙下,坐着一排老人,像是在享受阳光的爱抚。我猛然想起了“朝圣”这个不太贴切的词。

  故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分前院、中院和后院。面积不大,但适宜居住,看上去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磕他的旱烟袋。

  故居于1958年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受到严重破坏,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修复。这里是李大钊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他在这里接受的严格的家教,对他以后的思想和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那时大概没有人会想到,这里会诞生一位改变国家和大众命运的伟大战士和智者。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光明和真理的支点,往往诞生于质朴的民间呢?

  李大钊4岁时,他的大祖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由于严格的家教,李大钊五六岁时就能熟读、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被村里人称为神童。

  十一月,大黑坨村带有庄稼香气的阳光,持续温暖着我们,前院的藤萝虽枯犹荣,中院的丁香芬芳犹在,白玉簪花谢了,但我仍然读到了它心中的优雅和高洁。恰在此刻,李大钊的青铜坐像似乎轻咳了一声,我猛然回首,似乎见历史的水雾,漫卷而来。我看到一盏灯,在雾气中忽明忽灭,漂浮不定,然而它是永不会熄灭的,因为真理的火炬,在不断地点燃着它。

  李大钊在大黑坨村的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可以说,它是中国革命大厦的第一块基石。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在北京的后宅胡同度过了事业的黄金时代。那些年,在李大钊家借住过的进步青年,无不感受到他的关爱和教诲。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当选党的三大、四大中央委员。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反动军阀逮捕,4月28日被绞杀于北京东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时年38岁。临刑前,他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大声高呼:“共产党万岁!”并坚定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曾经在《牺牲》这篇文章里说过:“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

  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把自己的鲜血燃作火焰,照亮了中国革命漫漫的前程。他是中国革命的黎明前升起的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彻了黑暗的中华大地。

  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回忆:“我第一次到北京……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点苦头,遇到了一位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这是革命伟人之间的友情和壮阔胸怀,是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永不可放弃的精神瑰宝。

  初冬时节的滦河水,仍静静地在流淌,浪花洁净而凛冽,白色芦花摇动于风中,像一支支狼毫。我徘徊于岸边,遥想往事,竟忘了归程。

  那位堪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人离我们远去了,然他的精神永在。让我们深情缅怀这位时代伟人和品德高尚的学者,让他在我们心中永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