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艺术家访谈 >> 正文

专访李金泰:艺术家应思考为历史留下什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1日1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中新网北京8月29日电(上官云) 近日,记者获悉,著名楚简书法家李金泰将于9月13日起在北京举办“大道至简·李金泰楚简书法艺术全国巡回展”,届时将有《楚简书道德经》百米长卷和百幅精品佳作亮相。29日下午,李金泰在北京住所接受记者专访。谈到醉心的楚简书法,李金泰滔滔不绝的为记者介绍自己独有的艺术理论,并细数与这门新兴书法艺术结缘的历历往事。他深沉的说,一个艺术家应该思考的是,你为艺术贡献了什么、你为历史留下了什么。

  历时8年书写百米长卷 不厌其烦考据古文字

  生于1948年的学者李金泰在楚简书坛堪称先行者和领军人物。在与楚简书法结缘的十来年中,李金泰最为得意的作品便是即将于9月展出的百米长卷《楚简书道德经》,这洋洋巨帙历时六年[l1] ,八易其稿,即便是第八稿的创作也花去8个月的时间,甘苦不言自明。

  耗费时间、精力只是李金泰创作历程遇到的诸多困难之一。因楚简书法艺术源自临摹各地出土的楚简文物上的文字,李金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为缺失字词寻找“替代品”。在集中创作的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时间中,他基本推掉所有应酬,甚至有七八个月根本没有走出书房,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楚文字的信息。更曾花费四五十天的时间泡在首都图书馆,早出晚归,靠吃快餐面、馒头面包充饥,尽量节约时间,为查找楚文字认真做笔记。

  “可惜年纪大了,记性差。”李金泰说,有时需要临摹五六遍才能将字形完整记忆,届时便需赶快将其放入楚文字“字库”,时刻对作品进行修改增删,“我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力求保证与最新楚学研究成果同步。”

  为做到让每个字均有出处,李金泰还做了大量文字考据工作。在他书房的案头,时常摆着《楚文字编》、《金文编》、《说文解字》、《甲骨文实用字典》、《战国文字编》、《古字通假会典》,以供查找。为了解决楚文字字编中未见的“暂缺字”,李金泰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抱定的宗旨是“必须字字有出处”,绝不生造一个字。历时六年,八易其稿后,《楚简书道德经》横空问世。

  研习书法始于“涂鸦” 偶遇楚简书法深受震撼

  李金泰取得这些成就并非偶然。早在七八岁的时候,他便开始写字,最早的“创作”则是从“涂鸦”开始。李金泰笑着说,大概1956年吧,当时村子里只有一位老先生能写春联,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位老先生不愿意到李家来。李金泰看着发愁的父亲,说你找毛笔吧,我来写。

  “父亲起先不信。后来还是找来一只毛笔,花5分钱买了一瓶‘爱’字牌墨汁。”年幼的李金泰第一次拿毛笔,完成了平生第一幅“书法作品”,当众挥毫泼墨写就了一副春联,赢得围观村民喝彩,这给了他不小的鼓励,那一天,他为六七家穷且请不起先生的邻居也写了春联。

  陷入回忆的李金泰告诉记者,自己真正对书法产生兴趣是在中学时代。这样一路走来,直到2004年,正在北京一家杂志工作的李金泰去新华书店闲逛,看到一套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那是一套15本的放大影印本。说起当时的感受,李金泰以“震撼”来形容。

  恰逢周末,李金泰把那套书买下抱回家,利用两天的时间通读了一遍,他知道,这一辈子,自己有事可干了。星期一上班,他找到领导:“我给您一个月的时间招人,我辞职了。”

  辞掉工作的李金泰跑遍北京好几个书店,把有关楚简的书籍全部搬回家细心研读。他说,以前从没想过这辈子会和楚简书法挂钩,但这像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我生于湖北,是楚人后裔,专业学习的又是中文;作为书法家,在北京又恰巧碰到楚简书法精品。这样多的巧合集中到我的身上,你不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先祖的召唤吗?”

  自此,李金泰刻苦攻读相关资料,一下子便用去整整三年时间。提起这段往事,他笑言:“我总跟人说,老了老了,到老还读了一个研(究生)。”

  隶从楚出发新论 提出3个主要观点

  研习楚简书法多年,李金泰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理论。他表示自己不是从事书法理论工作的,也不想成为什么书法理论家,只想把字写好。但李金泰在研究古文字和楚简书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前人未曾论及的问题,并形成以下三点主要理论。

  首先,李金泰认为毛笔书写创造了中国文字的笔画。他介绍,先祖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根据毛笔的特点挥运停驻逐步积累了一些用笔和成字的经验,原来甲金文字中单一匀整的线条被改造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点、横、撇、竖、捺,而笔画才是中国文字真正成熟的标志。

  其次,楚简帛文字是真正的“初有隶书”。李金泰解释,楚简帛文字创造了隶书。秦隶和楚简帛殊途同归,后者因其时间跨度大,隶化的层次更为显著,这是以巨量的楚简帛资料等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

  最后,楚简帛文字创造了中国书法的历史。关于这个问题,李金泰提出,中国书法界进行过几次大的讨论,基于对楚简帛的研究,他提出了“楚简”说。即中国书法随着楚国人最先自觉地使用毛笔而产生,伴着楚简笔画的形成和楚人审美意识的完善而发展,“楚国人创造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楚简就是中国书法最早的艺术形态。”

  顺利举办全国巡展 传承楚文化,弘扬楚简书法

  痴迷楚简书法,李金泰的艺术创作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但令他惋惜的是,虽然对这门新兴艺术感兴趣的年轻人众多,但精通者寥寥无几。李金泰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我参加文化部组织的采风活动,在内蒙古一个20万人口的边境小县城宾馆里发现了楚简书法,当时真是喜出望外,遗憾的是里面错别字太多了。”

  由于已有67岁年纪,李金泰的精力渐渐有些难以担负如此繁重的研究工作,他也曾考虑过培养“接班人”,但始终未能如愿。李金泰解释,书法本身便是“精英艺术”,搞古文字书法的人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因此必须要懂文字学,“不说成为专家吧,但是至少得是内行,相对而言,搞楚简书法门槛就高了。”

  李金泰满怀憧憬的表示,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扩大一手创建的楚简书法研究院,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楚简书法艺术交流探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最好能够获得学术机构的支持,办一些楚简书法研习班。”李金泰强调,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把这方面的青年才俊集中起来,通过学习得到提高,“这样做,绝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要传承、弘扬楚文化,将楚简书法发扬光大。”

  最后,李金泰说:“为了办这个巡展,我已经花去了几十万,无怨无悔。我们祖先优秀的文化遗产埋于地下两千五百多年,文字学专家们又花费了无穷的心血将其解读。我有责任让它走出书斋,让所有的人都了解我们曾经拥有的伟大的历史文明,让全世界都来享受中国的楚文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