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赵瑜:寒同山道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1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 瑜

  山下有果子吃,桃子,杏,色泽好。

  桃子脆甜。入口时有如古筝曲子的第一声弹奏。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我们都说,呀,这桃子,吃了会成仙的。是啊,这么好吃的水果,就长在这神山下面的田地里。

  山不高,叫寒同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的就是寒同山了。寒同山在旧时本就叫“神山”,因为相传山上的神仙洞为张果老和吕洞宾二位仙人所造。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的。果然,晚上回到宾馆的房间,查看莱州杨黎明先生的文章得知,寒同山上的修道洞穴乃是莱州道士宋德芳所修,是依照了他的师傅刘长生的意愿。山上有道观,需要庄重介绍的是,道观的主人姓王,叫合林。他们世代居于此道观,到了王合林这一代,已经是第89代掌门人了。说是掌门人,却并没有徒弟侍奉。世俗生活将道教的信仰慢慢融化,上得山来,看到的第一个招牌,是毛笔大字:雪糕。

  王道士有六七十岁的模样,挽着发髻。清冷,仍然是世外的模样。同行的人介绍他说,整天在山上生活,王道士一身功夫,上山下山几乎可以飞檐走壁。

  王道士带着我们看神仙洞,一口地道的莱州方言。这方言让我们对道士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从元代开始,王姓家族一直更替住在这座山上。道士多是清居的,而王合林道长是火居的。火居,自然是要食人间烟火居住的意思。相当于佛教中的居士,在家修行,可以结婚生子。所以,王道士成家,是一个亦道亦俗的修行者。

  王道士介绍造洞的简单经历。在旧年月里,在山上凿出一个可以居住的大洞来,这几乎是有悖于生活常识的。为什么不能在半山坡上修建一所房子呢。就地取木,岂不是节约许多?然而,道家讲究的是脱离日常的欲念,作为一种修行的方式,仪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这历经辛劳修成的神仙洞,完全摆脱了老百姓日常居住的理念,让前来跪拜的信众生出敬畏。甚至参与修建神仙洞穴的群众,因为积了这功德而有了好运,也会成为当地百姓相互传说的内容。

  王道士给我们介绍洞里的石刻。两条龙,从旧有的光阴里来,盘在那里。那是有“神情”的两条龙,仿佛经历了数百年岁月,居住在墙上。人来的时候,就安静地贴在石壁上,等到夜深无人的时候,两条龙就会在山林里飞翔,或者到不远处东海龙王的神庙里聚会、议事。一切都不可知。

  两条龙深镌在石头里这么多年,早已经有了生命。

  王道士介绍完两个山洞,又带领我们向山上走。他走得快,在前面停下来,看着我们相互讨论,他每天都带着不同的客人上山,有分辨的能力。大抵也知道我们的来处。

  山上有风,风吹来鸟的鸣叫,又或者是更远处大海的波涛声。王道士向着山的远处看,每一天,他都会站在不同的地方向着山的远处去看。他比我们更熟悉世间的事,风向,季节的更替,树叶的颜色,以及由此带来的世事人情的变化。

  山上居一日,人间已一年。这是比喻。而在山上,看得更远,能听到更为清澈的风声,能看清楚更多云彩奔走的方向,甚至能更早一些摘到星星。这林林总总的感受,可不就是一日丰富如人间平庸窘迫的一年吗?

  一直想安静地在王道士家里吃饭,看他在田里干活,看他查阅家谱,记录收入。看他在世俗与道家之间,如何平衡。这是日常的,也是哲学的。这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通过王道士清风明月的气质,我仿佛看到道教的清修对于世俗中人的影响。我看到了矛盾出现时,道家火居士的挣扎。世事简单又复杂,而王道士的仙风道骨,绝不仅仅是被山上的风吹的,而是他内心的生活将他一点点造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