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杨胜群:写出信史,一部人生启示录

——专访《邓小平传(1904-1974)》主编杨胜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6日15:35 来源:贵阳日报 缪晓娟 王健
  

  “这是国内第一部依据大量内部档案资料撰写的邓小平的传记。”

  “如果不写出邓小平的思想,那还叫什么邓小平传?”

  “如果回避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怎么可能写出邓小平呢?”

  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也于本周出版发行。这本传记的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在接受新华社书面专访时作出了上述表述。

  从少年时代到他在“文革”中被打倒再到1974年正式复出工作,这本100余万字的传记写了邓小平的前七十年。这相当于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前传。

  “我们力图根据翔实可靠的材料写出信史”

  问:相比其他邓小平的传记,这部传记有何特点?

  答:这是国内第一部依据大量内部档案材料撰写的邓小平的传记,这可以说是这部传记的最大特点。内部档案材料,包括中共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保存的没有公开发表过的邓小平的讲话、谈话记录和批示、电报、书信等文稿,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有关会议记录;有关人士的回忆录或对他们的采访记录等。全书中引用的档案资料究竟有多大的量,真是无法统计。我们力图根据翔实可靠的材料写出信史。

  这部传记只写了邓小平的前70年。邓小平人生事业的高峰无疑是他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前70年,也就没有他在新时期的20多年。特别是,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他后来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前提。

  我们要真正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要了解他的一生。这部传记全面记述了邓小平前大半生的经历、活动和业绩,清晰地勾勒了他前大半生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前70年是他走向人生事业高峰的跋涉和铺垫,漫长了些,古今中外也许罕见,但这就是邓小平!从这个角度说,这部传记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启示录。

  “要把他放到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中去写”

  问:撰写这本传记,究竟难在何处?

  答:撰写这部传记难度显而易见,经过多年努力,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编写组的同志,大都是长期从事文献研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的专家,都对邓小平的思想生平做过某个方面的专题研究,但是真要写出他70年的生平传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任务完成后,我们掂着沉甸甸的书,感到传主邓小平何尝不就是这样一本厚厚的书呢?但在写作过程中,对这本书怎么揭开每一页,都颇为踌躇。

  写这部书究竟难在哪里?难的不是写他做过的事,难的是要写出他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及思想发展脉络。如果不写出邓小平的思想,那还叫什么邓小平传?邓小平长期担任党内重要领导职务,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成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与别的政党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党内经常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种思想斗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党内矛盾,如果没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就失去了活力。因此,写邓小平的思想,就要把他放到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中去写。

  写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不言而喻又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写邓小平传必须迎难而上,因为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的色彩。如果回避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怎么可能写出邓小平呢?

  “没有史料、材料依据绝不轻易下结论”

  问:撰写过程中是否带有很多感情?

  答:我们写邓小平传,不用说是带着对邓小平同志的真挚热爱和深厚感情的。热爱邓小平的,至少有几代人。30年前国庆游行队伍里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不是代表着千百万人的心声吗?编写组的同志不少是邓小平决策高考后考上大学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因此大家对邓小平的热爱和感情更进了一层。邓小平当年决策恢复高考,一定也没想到会由当时的考生在30多年后为他写传啊!有一位当代著名史学家说过,没有爱憎、没有感情倾向,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历史的。

  但是,又确实不能因感情因素妨碍我们对历史对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历史人物作出公正的评价。怎么避免感情因素影响对人物的评价呢?就是一条,尊重史实,用材料说话,真正做到执之有据。

  “邓小平最早最明确地反对把右派划得过宽、过多”

  问:关于反右扩大化错误,书中是如何写的?

  答:对于反右斗争,邓小平和当时许多中央领导人一样,认为是必要的。但在反右斗争兴起之后,最早最明确地讲必须防止把右派划得过宽、过多,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的是他。他甚至警告“这个时候最容易犯简单粗暴的毛病,如果犯了这毛病,将来运动过后,我们就要作检讨”。历史果然应验了他的这句话。

  “邓小平敢于承担工作中错误的责任”

  问:邓小平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答:邓小平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品格,是最感人的地方。担当,是伟大人物共同的精神品格,在邓小平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的一生是勇挑重担的一生。他1929年去广西主持广西党的全面工作,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红七军,仅仅25岁。

  邓小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在敢于承担工作中错误的责任。说实话,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很多伟大人物并不一定都能做到。新中国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包括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对这些错误的教训进行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益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已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党内外拥有崇高威望的邓小平,不仅对党的历史上的错误不加任何掩饰,而且还勇敢地为其承担责任。在他看来,这个时候毛泽东等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已不在世了,由他来承担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归真反璞’的邓小平”

  问:传记中有没有关注邓小平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答:我们在撰写这部传记时,主观上就有一种意识,就是既要揭示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又要反映他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我们花了一定的笔墨去追寻他的个人情感历程,包括他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前后与家人的关系,他先后的三次婚恋,他家里添丁添口,特别是他在“文革”中两次被打倒后的家庭生活等,这恐怕是这部传记与同类人物政治传记不同的一个地方。

  政治人物落魄的时候,往往是他回归普通人情感状态的时候。这个传记用一个整章描写了邓小平在江西一个县办拖拉机厂做工的谪居生活。我们在这里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归真返璞”的邓小平,一个回归社会底层的邓小平,一个作为丈夫的邓小平,一个作为父亲的邓小平。为了不让身体不好的妻子劳累,他默默地把家里重一点的家务活都承担了起来。为了省钱,他不再抽好一点的烟,喝好一点的茶,甚至吃馊了的饭菜。他像普通父亲一样,过年过节盼着子女回家,把家人的团聚作为精神上的慰藉。这些,可能会更加拉近读者与传主思想情感上的距离。

  在这部传记里,我们做到了既把他作为一个伟人来写,又把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