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为了未来,拒绝反乌托邦科幻小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5日16:16 来源:章远岸

  science-fiction-hero-inline-660x543

  每天都能看到触目惊心的新闻: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俄罗斯威胁要入侵乌克兰,伊拉克大批难民在忍饥挨饿,人口爆炸,极端天气…。.不过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而科技就是推动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自21世纪以来,美国民众对人工智能却有着深深的恐惧,航天飞机项目也被放弃,各大科技公司也往往成为众矢之的。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活各方面质量,但人们也对未来有着前所未有的担忧。世界会朝着科幻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里那样发展吗?

  当然,科幻小说并不是导致人们害怕科技的原因,但它能左右人们对科技的看法,尤其是少一些反乌托邦小说。

对高科技的恐惧才是真正的威胁

  科幻小说往往描绘出一个发达强大的人类世界:电脑感应仪、生物克隆、交互电视、机器人、遥控技术等比比皆是。重大的科技发明通常出自人类的超凡想 象。美国机械海军工程师Simon Lake,称得上是潜艇发明背后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他谈到《海底两万里》一书时表示:“凡尔纳对我影响至深。”在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Sputnik之前,美国科幻作家阿瑟 · 克拉克早在1945就预言会实现卫星通讯。那么,谁发明了手机呢?Martin Cooper 还是Gene Roddenberry?谁发明了最早的读写计算机? Charles Babbage 还是Jonathan Swift? 没有任何参照,他们就预言了近100年之后的发明。

高科技社会里,我们何去何从

  近十年以来的科幻小说似乎都在朝着反乌托邦式的世界发展,对科技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担忧。照那些小说里描写情形会发生:世界将毁于核战争,全球计算机失控,疟疾遍布,行尸走肉。

  除了对科技的批判之外,更令人心寒的是对人性阴暗面的赤裸描写。美国作家Cormac McCarthy 2007年的小说《路》(The road)获得普利策小说奖,描述着在核爆后的世界里,人们为了生存争夺资源,绝望而冷酷地互相残杀。 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赛博朋克”的全新科幻文类,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现在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 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有着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赛博朋克经常以隐喻义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公司企业、政府 腐败及社会疏离现象的担忧。

  科幻小说如此描写也许是为了让人们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应对可能的结局。我们也庆幸有史蒂芬伯格这样的电影大师,以及《星际迷航》系列电影,积极地为我们绘出了未来的画面。也许像电影中那样,百年之后出版业不复存在,人们不再阅读,新的人类潜力被挖掘。

  那么,除了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接下来会写出什么新玩意来?科幻小说能够激发想象,发掘潜力,而发明源自创新的想象。但人类从这些幻想中去寻找灵感, 由此去建立未来的社会,这才是关键所在。可怕的是,现实的世界越来越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恐怖了,似乎已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内心的恐惧就像恶魔般折磨着我 们。我们越恐惧,现实越恐怖。

  我们何不好好利用人工智能、医疗、生物科技、核能等技术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何不写一本人类高效安全利用科技,过上美好生活的科幻小说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