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广州军区现实军事题材话剧《对抗》观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2日10:22 来源:解放军报 王永清 彭国宝

  以艺术的方式挺进战场

  广州军区现实军事题材话剧《对抗》观后

《对抗》剧照作者提供《对抗》剧照作者提供

  当今中国,最重大的主题莫过于“中国梦”;中国军队的重大主题,则是实现“强军梦”。

  面对宏大的时代主题,如何以文艺的形式来承载、表达和阐述,可谓各有千秋。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排的话剧《对抗》独辟蹊径,选取了一个新型作战部队的尖刀连为原型。

  现实题材创作难,难在矛盾冲突设计。太假,没人愿看;太真,又容易犯忌。正因为如此,成功的现实题材作品鲜见。

  这一回,编剧唐栋却敢长驱直入,直逼练兵场,直面当下正在发生着的训风演风改进,以艺术的方式挺进未来战场。

  话剧《对抗》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连队的训练“翻身史”,即从一起训练事故引发的“训练故事”:对抗演习中,尖刀一连被通信连逼到“死角”,摔了一架无人机,连长常勇受到严肃处理,连队执行任务能力受到质疑;在厂家代表和对手的帮助下,全连官兵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及时组织心理素质强化训练、无人机盲操等实战化训练,实现了人与武器装备的“心神合一”,后来在检验性演习中打了胜仗。

  编剧唐栋用一段短暂的连队训练“微历史”,展示了我军练兵场上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实战化训练的展开。话剧直接演绎的对抗,表面上是两个连队的对抗性训练。实际上,既是与现实对手和潜在对手之间的对抗,也是连队自身训练观念的对抗,更有官兵内心深处情感和意志的对抗。

  从现实对手看,常勇的对手是通信连连长侯振斌,一个手中有狠招,处处跟常勇“作对”,让尖刀连吃尽苦头的对手。两个连队中比着干的对抗是剧情的明线。从潜在对手看,无疑是我军未来作战可能面对的敌人。长期以来,这个对手真实存在,但在一部分官兵心目中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剧中,侯连长按捺不住常勇的较真,发问,“我们每天两眼一睁,练到熄灯,可就不知道跟谁打?哪天打?你告诉我……”常勇则告诉他:“我告诉不了你,能告诉你的只有战争,但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不同思维模式和训练方法的对抗,特别是官兵内心深处的对抗,可以看作这部剧的暗线。一明一暗,交错前行,可以看出作者在矛盾冲突设置上的匠心独运,特别是敢于痛斥“练为看”“演为看”等不良训风演风的勇气。让人想起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在一切形式的语言艺术中间,影响人最厉害的要算戏剧了,它把英雄的情感和思想用活生生的动作在舞台上表演出来。”

  话剧《对抗》在当下的推出,以它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在呐喊,在表达,也在影响。

  从戏剧特色看,这可以看作是一部有轻喜剧味的正剧。轻喜剧并不“轻”,因为它关注的恰恰是国防和民族安危的严肃命题,而且借用一群基层官兵小人物的视角来反映。正如黑格尔所说,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品。所以,当唐栋把一群基层官兵的欢乐、兴奋、忧思、感伤记录下来,搬到舞台上,“戏”的本体就立起来了。

  从思想特色看,这部剧揭示的是两种训练思想的激烈交锋,是观念形态的对抗,这是最耐人深思的。当对手侯振斌为了常勇个人进步着想,主动提出把演习机密泄露时,常勇很矛盾,开始觉得“很够意思”,但军人的血性又让他清醒下来,感到这是耻辱,是对军人职责的亵渎,从而要求侯连长“使出你的绝招,露出你的牙齿,做我真正的对手”。这些思想交锋,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基层官兵不同训练思想的写照,从艺术的角度更加突出军人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职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