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肖复兴:泉水磨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9日10:16 来源:天津日报 肖复兴

  泉水磨坊,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有田园味道,那种味道属于上个世纪以前。我猜不出,这个名字是以前就有,还是后来人们起的,但猜得出“开拓者小村”一定是后世的命名。后世者,一般愿意定义前世,地理之名便带有意义的光彩。

  如今的人们,还是愿意叫它泉水磨坊。

  两百多年前,一群德国人从美国东海岸登陆,然后往西走,一直走到了这里,发现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有泉水,便在这里安营扎寨,砍下树木,盖起房子,再用木头接成长长的水渠,从并不高的山里的山泉接通水源,让泉水汩汩地流淌下来,再盖起了一座磨坊,并用粗大的原木修成一个巨大的水车。有水,就有生命,第一缕炊烟,开始袅袅升起在这亘古荒无人烟的林中。这群德国人,像是一片蒲公英,被莫名的风吹到这里,人生的命运,真的是如风莫测。如今,在印第安纳州,有很多德国人的后裔,大多起源于这里。

  泉水磨坊,在印第安纳州南端,对于历史并没有多久的美国,这里如我们的秦乡汉寨一样,成为了被保护的一片历史遗迹。我来到这里,首先感慨当年德国人真的是有眼光,这里一片青山绿水,难得的是,山泉汇成的小溪,成为人生存必需的最好背景。如今,这条溪水叫做磨坊溪,和高高悬挂在半空中的水渠,呈两条平行线,横贯全村,然后在前面汇合,一起流入印第安纳州的白水河中。泉水和磨坊,成为这里的标志,清澈而缠绵的泉水,如村民中的女性;高大威武的磨坊,是村民中的男人;进村的第一座房子,叫做“祖母的白房子”,则象征着村民中的长辈。村落拟人化的空间格局,如同遥远的童话。现在还保存当年孩子们的读本,便有他们从欧罗巴家乡带来的德国作家格林兄弟的童话书,尽管已经破旧得书页翻飞如同衣衫褴褛,依然保存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如今,德国人成为了美国人,他们带来的德国文化,也演变成为了美国文化。

  如今,磨坊成为了博物馆。磨坊一共三层,都陈列着当年遗存下来的东西,包括猎枪、课本、木头鞋、树皮船、孩子自制的玩具,医生治疗的器具、狩猎各种动物的毛皮……最有意思的,还有当年刻在木墩上的棋盘。从四周的窗户里可以眺望全村的角角落落:开阔的草坪,清澈的溪水,笔直的水渠,星星点点的房屋,花木掩映的院落……遥想当年,这里更是清寂,自古就是旷无人烟,被一片原始的森林所包围的日子,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磨坊一层,和窗外的水车相连,如今还在工作。山上的泉水,依然通过古老的水渠流出来,冲击着水车的车轮,带动着磨坊的水磨磨面。身着当年德国人服装的壮汉,正在磨玉米面。如果不是他将磨好的玉米面包装进纸袋和布袋里,袋旁边分别标着每袋两磅,纸袋3美金,布袋5美金,简直忽略了是现在,而是时光倒流,回溯到了当年。当年,他们就是用这样的玉米面做蛋糕,如今这样的玉米面蛋糕,在当地依然流行。

  全村的房子并不多,我猜想,当年的房子应该更多才对。两百多年的光阴,能保存下来这些房子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全村除了磨坊是石头垒砌,其余的房子都是木板建成的。想想我们北京胡同里的房子,不要说是两百多年的老房子了,就是一百来年的清末民初的房子,现在还剩下多少呢?也就可以明白了,他们如今的保存实属难能可贵。每座房前钉有一块铁板,说明当年房子建造的时间,和后来修补的时间。建造的时间都在两百来年前,修补的时候都在一百年前左右。都说我们的建筑是砖木结构,不易保护,这里纯粹木结构的房子就容易吗?什么样的房子,都像人一样,光生不养都是无法为继的。

  如今,泉水磨坊村里保留下的房子,迤逦散落在磨坊溪的两岸。有各种商店、诊疗所、药店、学校、酒馆、酒坊,还有一个院落,院子旁边是一座姹紫嫣红的花园。这样的格局,明显带有旅游观光色彩。各种店铺里,有身穿当年德国民族服装的人,在现场编织手工艺品、手工制作皮鞋,加工木料,院子的房前屋后和院墙上挂满各种图案的棉被……有意思的是,除了磨坊里出售玉米面之外,无一处是为了兜售商品。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德国人的后裔,坐在院落里的板凳或摇椅上,可以和你像唠家常一样聊天,却并不是为了出卖那些色彩纷呈的德式图案棉被的。好像今天的太阳很好,这些大婶和老婆婆们纷纷在晾被子。

  看当地办的磨坊报上介绍,在节假日里,就在这院落里和磨坊前的草坪上,还会有歌舞,民族服装,德式风情,与风共舞,和月长吟,即使无法昔日重现,重回两百年前的旧梦之中,却还是顽强地再造当年的情境。怀旧之风,哪里都有,何况这里毕竟是印第安纳州古老的历史遗存,磨坊、水车和泉水,都还健在,是历史给予今天的物证如山。

  这一切,为旅游,却更为历史对于今天的作用与意义,而非让旅游水落石出孤零零赤裸裸的只成为赚钱的一种游戏。面对这样的场景,总会不争气地想起我们自己,在我们的旅游项目之中,这样古老村落和小镇的历史遗存,不知有多少,我们的丽江,也有溪水环绕,也有水车翻卷,也有老房子沿街而立,却是那样的灯红酒绿,旅游小商品泛滥一街,蓬勃的商业色彩,吞噬着历史,文化仅仅成为了赚钱的商标符码。

  我不知道,泉水磨坊是如何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这里被一片森林包围,这片森林成为了印第安纳州立的森林公园,公园的门票是每辆车5美元(包括停车),这样的门票收入,和我们这里常见的不断涨价的高门票、坐地收钱,雁过拔毛,将这样的历史遗存内造得餐馆旅馆林立,散发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将这样的旅游地变成蜂巢一样闹哄哄的集市,实在是大不一样。

  在泉水磨坊,一切餐饮都在村外,而且,没有任何餐馆,所有人吃饭都是自带野餐,从村里流淌出来的溪水的旁边,有一片开阔的草坪。同时,厕所也在村外,一切车辆包括自行车,都禁止入村。我走出小村的时候,看见很多人家正在草坪上野餐。溪水的旁边有一对老夫妇,开车过来,从后备厢里卸下一辆小推车式的音箱,是一台老式手摇的音箱,音箱上面画着上个世纪典型的招贴画,老妇人手摇着,老头儿打着小鼓的节奏,一曲民谣老歌缓缓淌出。他们或许常常到这里来,只是自得其乐,或许是为了这个古老的小村添点儿怀旧的音乐。这么漂亮的小村,有磨坊,有泉水,怎么能没有音乐呢?音乐和磨坊溪水相互伴奏,一起清澈地流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