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戏剧院团 >> 正文

大剧院的国际朋友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5日11:02 来源:北京晨报

  大剧院的国际朋友圈

  7月31日至8月3日,素有“世界第一弄臣”之誉的男中音歌唱家里奥·努奇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绎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弄臣》。当那个背驼腿瘸的小丑形象在小步舞曲中穿梭于公爵的客厅,剧中最激烈和脍炙人口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被一再返场,掌声如山呼海啸。此外,努奇大师还热情亮相大剧院举办的“大师面对面”活动,与众多乐迷进行了深入互动。这已是73岁的里奥·努奇第505次演出歌剧《弄臣》,更是他在短短五年间第四次造访中国国家大剧院。大师坦言:“大剧院是我最青睐的舞台,这里的观众热情高涨,在这儿演出让我感到无比的享受。”

  世界级大师和顶级名团的频繁到访,让传奇邂逅在国家大剧院变得具体而现实。细数这些年大剧院铺就的“星光大道”,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殿堂级艺术大师和著名院团都在这里亮过相、报过到:阿巴多、西蒙·拉特、杨颂斯、洛林·马泽尔、艾森巴赫、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乌戈·德·安纳、强卡洛、诺伊梅尔……从指挥家、歌唱家到演奏家、舞蹈家,从著名导演到顶级舞美设计师,还有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世界名团。他们与国家大剧院频繁而密切地合作,有力证明了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一流剧院已确立了自己不可小觑的国际地位,拥有了一个堪称豪华的国际“朋友圈”。

  早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之初,人们还对它的未来充满怀疑,担心其拿什么来填满如此大体量的剧院演艺空间、如何在国际艺坛占据一席之地。短短几年间,国家大剧院就已建立起完备的剧目生产体系、搭建起成熟的运营管理框架,在实现42部自制剧目的院藏储备的同时,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上显出了积极开放的姿态,各种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最近的例子是7月25日至26日,国家大剧院与捷杰耶夫所在的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挺进圣彼得堡的“白夜艺术节”,并赢得了热烈好评。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国家大剧院拥有如此魅力,获得众多世界顶级艺术家的垂青呢?解码其中的奥秘,对于行业发展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布局,可能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关键词读懂大剧院“朋友圈”

  ●高雅艺术的定位

  ●专业化与国际化的运营管理

  ●友好开放的人文情怀

  ●设施一流的绝佳舞台

  “圈住”朋友 大剧院有秘诀

  秘诀1 高雅艺术的定位

  剧场或剧院,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角色。举凡世界著名的剧院,像科文特花园皇家剧院、斯卡拉歌剧院、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等,无不确立起足以体现其国家文明程度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高雅定位。

  中国国家大剧院也不例外,自开幕之初就明确了坚持高水平、高品位和高雅艺术的定位——不做通俗和流行,不租场子,不做草台班子演出,真诚致力于“歌、乐、舞、剧、戏”的高雅艺术演出等,这让国家大剧院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雅艺术的闪亮地标,在全球范围声名远扬。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更是21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先后执棒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罗西尼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和瓦格纳的交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等,成为到访最多的指挥大师。2012年,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也首次来到中国,落地国家大剧院。

  在大众娱乐氛围中,人文追求向商业行为妥协,高雅艺术在西方逐渐衰落。国家大剧院的高雅艺术定位,无疑让世界各地的剧院和艺术家看到了希望。2011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董事会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此前后,又有数个歌剧院在歌剧的诞生之地欧洲相继被迫关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歌剧、交响乐、芭蕾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歌剧节、中国交响乐之春、五月音乐节、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等活动,无不彰显出其在高雅艺术追求上的活力。那些对高雅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艺术家,更在国家大剧院找到了归属感。

  据大剧院方面介绍,大剧院将在2016年底之前,实现储备院藏自制歌剧50部的计划。短短几年间,无数世界著名艺术家纷至沓来,20个艺术机构与国家大剧院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49家世界知名艺术机构、122个驻华使馆与国家大剧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捷杰耶夫曾表示,中国是歌剧发展最快的国家。《纽约时报》评论,国家大剧院是“中国目前唯一具备长期演出歌剧的艺术机构”。高雅艺术的定位,可以说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担当所在,也表明了它面向世界的文化姿态。其内涵就在于,大剧院是一个有人文追求和艺术梦想的机构;为了高雅艺术的“同一个梦想”,国家大剧院就是“同一个世界”,向全世界敞开怀抱。

  秘诀2 专业化与国际化的运营管理

  国家大剧院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有精准的定位,还拥有专业化、国际化的演出运营和管理。当人们的目光还停留在它的建筑外观之时,它已然行走在剧目引进、联合制作和自制的高速路上;当人们还在惊呼“大剧院模式”带来的辉煌成就之时,它已携带剧目走出国门,开始参与“国际联赛”。这都得益于它的专业、职业和国际化的运营水平。

  对一个剧院来说,光有技术娴熟的乐队、音色完美的合唱团显然不够,因为团队合作才是高效秩序的精髓。在演出策划和排期上,国家大剧院往往至少提前两到三年时间就确定了演出剧目和艺术家。比如伦敦爱乐乐团,几乎每年的新年档期都会到大剧院演出,在明年1月5日、6日又将如约而至,这几年的合作早在2008年之前双方就已达成,并提前两年敲定每次演出排期。这正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而其秋、夏和新春三个演出季的排档以及院庆演出周的安排,与国际名团名家的演出档期同步引进剧目的设计,都体现了一种接轨国际的专业素养。如今,大剧院更已建立起22个部门、100多个科组的组织框架,涵盖演出运营、剧目创作、策划宣传、合作谈判、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运营管理。这样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的管理支撑,可以说是国家大剧院获得认可的强大软实力。

  提供流畅的沟通渠道,进行全面的权益协商,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从而有效保障艺术家的权益,这是国家大剧院赢得信赖的重要法宝。在拟定合同时,他们严格遵循合同规范,包括合同的字体、格式、体例以及中间的每个细节、每个词语。在牵扯到著作权、知识权等专业问题时,则会咨询法务组,以求得专业意见。2008年,国家大剧院邀请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来演出,在给他的经纪公司OPUS3公司副总裁厄尔·布莱克传真的一份全英文合同中,竟涵盖了艺术家从下飞机到踏上回程飞机期间可能发生的几乎所有细节安排。以致厄尔·布莱克感慨,和中国打了十几年交道,第一次看到如此专业的合同。

  秘诀3 友好开放的人文情怀

  与那些老牌世界顶级剧院相比,开幕七年不到的国家大剧院虽然尚属新秀,却处处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和强劲的后发优势。

  曾对中国观演环境抱有成见的芭蕾编导大师诺伊梅尔,甚至打破十年不曾踏足中国舞台的历史,欣然受邀前来大剧院演出。男高音歌唱家何塞·卡雷拉斯也表示,中国观众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能来演出是艺术家的荣耀。

  在彰显专业和活力的同时,国家大剧院正在慢慢积累一种人文情怀、积蕴一种独特的传统,但跟那些老牌剧院相比,它肯定是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和现代风度的。这种风度,我们在其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等作品中已然看到,在其吸引国内外顶尖导演、指挥家、歌唱家、舞蹈家加盟的举措中也已看到。某种意义上,这也使国家大剧院对国际合作伙伴和艺术家的吸引力有了鲜明而厚重的中国底色。

  作为国际顶级的艺术殿堂,大剧院将向世界大师提供精细化和人性化贴心服务的理念贯彻始终。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波利尼一直习惯“背”着钢琴在世界各地巡演,每一次都千里迢迢、远渡重洋将自己心爱的钢琴进行托运。2009年,他第一次到大剧院,在自己的钢琴和大剧院准备的斯坦威钢琴之间细细比较了一个下午,最终大剧院的“斯坦威”征服了大师的“芳心”。大师在这架钢琴上亲笔签名。之后几年间,这架琴也成为他在大剧院的“御用”钢琴。大剧院让波利尼大师改变了一直以来的习惯,“轻装”出行,拥有最好的演出状态。

  秘诀4 设施一流的绝佳舞台

  对许多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关注点主要在舞台技术设施上。在这方面,国家大剧院自建成之日起,就不愧是实现艺术梦想的绝佳舞台。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剧院,体量达217500平方米,拥有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小剧场4个专业演出场所,5个排练厅,90间化妆间,23间琴房。在这个壳体最高达46米的剧院里,戏剧场里有重达330多吨的液压系统,其液压油箱达10000L,配以8个260L的蓄能器和8个1500L的氮气瓶,具备液压、电机驱动的功能和目前最先进的轴控制技术,支撑起13块升降块和2个升降台。所有舞台设施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所有跟国家大剧院合作过的世界知名艺术家无不被深深折服,盛赞“这是世界最好的剧院”。

  无论是《茶花女》舞台上面积达264平方米的巨大镜面,还是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中以45度角翘起的“沉船”,都堪称完美地实现了创作者原初的艺术设想。刚在今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上带来歌剧《游吟诗人》的国际大导乌戈·德·安纳为了打造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原本打算掷重金从国外聘请专门的舞台机械专家,但大剧院方面却通过考量自身舞台条件,给出了一套“ncpa替换方案”,一方面大大压低了制作成本,一方面也使导演设想的艺术效果丝毫不打折扣,最终的呈现近乎完美。一向内敛的乌戈导演在首演落幕后激动地在后台跳起了舞,更感概说“是国家大剧院让我完成了艺术梦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