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襁褓中啼出的天籁之音——读诗集《灵魂的粮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5日10:35 来源:中国民族报 关纪新
作者:爱新觉罗·蔚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作者:爱新觉罗·蔚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我曾读过爱新觉罗·蔚然的纪实作品《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及他的博客“蔚然帮扶‘万村行’”。前者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而后者则居人民网2006年度十大“社会责任”中国博客之首。

  有着硕士学位的蔚然,先前一度投身工商行业,做过几年颇成功的“弄潮儿”。然而,一桩常人都会遇到的人生事件及由此事件激发的感悟,却将他导引向一条异乎常人的道路。

  2002年,我完成了一个帮扶“万村行”的初步计划,但是我还是怕这怕那,也怕有人说我愚蠢、傻冒、憨头。最后促使我下决心的,是由于2006年5月间父亲的去世。他老人家的去世让我猛地看到,人的生命之渺小和短暂。我父亲去世时已是九十高龄,但那也只有三个三十年啊,我已经有一个三十年没有了,第二个三十年也在匆匆流逝着,就算有第三个三十年,那也是耄耋老人了,什么也做不动了。我不能再顾虑这个那个了,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评说吧!(《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上卷,第202页)

  蔚然计划,用25年走遍全国行政村,倾尽个人所有的知识、技能,帮扶贫困农民摆脱厄运!

  至少我个人,起初听说蔚然的计划与他的做法时,是心生五味的,不只是敬佩,也有疑惑,更有担忧,甚至有些……我努力不做某种无稽的想象,却还是难以扑灭脑际不时涌现出来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那便是既可爱可敬同时又有点儿可悲可叹的中世纪游侠——堂吉诃德。

  当然,蔚然完全有别于堂吉诃德一类落伍游侠,他欲从事的事业正是迎合与满足时代的急需。然而又可以肯定,蔚然面前的“风车”,注定要比堂吉诃德面前那个强大百倍万倍。但愿,蔚然今天所从事的这项朝阳工作,与当初的堂氏老先生,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我所见到的蔚然,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念头,其精神纯正踏实得令人敬畏。而且,迄今六七年了,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已经确证了他的无暇和坚韧。

  眼下我案头摆着的,是他的诗集稿本。

  阅读诗集稿本之前,坦白说,我真的不认为这个连年奔波于天南地北贫山困壤间的“憨头”汉子,跟“诗歌”乃至“诗人”的概念之间,会产生什么联系——那是我错了。

  细想想,古往今来,做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类常人难以理解的特异举动的行为主体,谁没有天一般高的理想,谁缺少火一般烈的诗情?

  诗言志。蔚然不单谙通诗学,而且颇有诗人气质。

  集子里第一首作品是《梵高的向日葵》,蔚然以它起始,意在宣示自我的生命求索与价值观。读者都还记得19世纪欧洲后期印象派绘画大师文森特·梵高吧!他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端,将毕生能量才华均化作浓烈的色彩,不懈怠地冲击悲苦命运。《向日葵》等不朽画作展现了梵高饱含人类永恒价值的炽烈激情。

  蔚然想来定是甘愿做一名大师的追随者,所不同的,则在于他生命目标的覆盖面,更切近21世纪中国有为青年的普世价值关怀:“梵高攀升至麦田  中午浓情明艳的麦田/向日葵绽放它最得意的金色年轮/穷人把苦难历史的年轮不断刷新并拉长/无奈地打上结  装进历史的记忆。”蔚然要向21世纪底层国人最广泛的部分——贫苦农民的命运,发起他的郑重挑战。

  蔚然不是宗教徒,他只信奉自己的良知。“农民的贫困是太阳故意在油锅下燃烧/煎熬我的心还不过瘾  还要/把我的灵魂一并下油锅拷问。”2006年8月14日,他登上由繁华上海去贫困青海的列车。在正式启动帮扶“万村行”之日,蔚然以痛苦的诗行,向外界也向自我做如此沉重的剖白。

  已经久居都市的蔚然每到一处偏远山乡,总是一猛子扎到当地最为饥馑无着的农户家中。他亟待得到的是知觉的彻底苏醒。“与你眼睛对话的那一瞬间/你深埋已久的热泪破茧而出/如春笋刺穿冬日/寒冰依旧沉睡/沉睡在高级轿车里/沉睡在高雅的会堂举杯祝福里/沉睡在温暖如春的讲话与慰问里/你却在欢声笑语的慰问秀场外。”渐渐地,他有了可贵的情感易位:“大城市只有高耸的楼群却没有胸膛/如黑了心的太阳/冲撞 张狂 撕裂 对决的黑子流淌/并,时不时糟践善良……”

  蔚然的诗喷发自他的生命泉眼,这泓清泉未被污染,几近于襁褓中啼出的天籁——“打破格式/让日子无拘无束/还原生命的裸体/听一声婴儿惊喜的啼哭/日子就是婴儿眼睛里的世界。”

  而今,在一个早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回翻来覆去胡涂乱抹的世界里,但逢静夜,你我或许也该扪心自问一句,自己那双孩提时代无邪的眼睛,丢在哪儿了?

  蔚然的这部诗集不很厚,内里却有着多层面的诗歌艺术探索,从典型后现代的即时情感宣泄、节奏错置乃至概念倾覆,一直到摹写西北花儿样式的民歌咏唱,都有展示。这部诗集是诗人直面贫苦生活的无奈,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诗歌感人至深,充满力量,在当今诗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