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罗伯特·哈斯《亚当的苹果园》:发现被忽视的中国元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5日09: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廖令鹏

  我国当代诗歌在论述一位中国诗人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西方诗歌接壤,把中国诗歌元素置入到西方诗歌语境中去考察。而西方社会关于诗歌的论述, 却鲜有对中国的参照。似乎大家普遍认为,西方诗歌是中国新诗的标本,甚至是无法割裂的母体,中国诗歌应该向西看,才能清楚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中西方诗歌在彼此参照体系中会出现评述的不对等?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的诗歌创作和翻译,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物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 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波士顿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客》等西 方媒体在评论哈斯时,并没有对这位美国代表性诗人的东方文化背景进行考察,更忽略了他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作为诗人与翻译家,哈斯痴迷于中国古典诗歌, 并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新近出版的诗集《亚当的苹果园》(远洋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中,哈斯在《致中国读者》一文中讲述了自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在 求学时代,哈斯就读到了罗伯特·佩恩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集《小白马》。《小白马》是一部中国古典诗歌的浓缩本,哈斯称,阅读时“有一种愉快、明澈的心境, 以及——出自杜甫的——强烈的忧患”。上大学时,象征派鼻祖埃兹拉·庞德送给哈斯一部1915年的《神州集》译本,带给哈斯另一种阅读中国古诗的快感,庞 德的儒家经典译本也撞击着他的心灵。除此之外,英国诗人亚瑟·韦利翻译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山中狂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诗歌一百首》、美 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唐代寒山和尚的诗集《寒山集》等,都为哈斯的诗歌创作输送过中国古典诗歌的养分。

  在《亚当的苹果园》中,哈斯诗中的中国古典诗歌元素,在远洋的翻译中得到较好诠释。《亚当的苹果园》收录了《野外指南》《赞美》《人类的希望》 《树木下的太阳》《时与物》这5部诗集的作品以及大量新诗——其中包括一系列哀歌与夏日抒情诗。总体来看,哈斯的诗歌注重声音、光影和画面的营造,意象鲜 活灵动,亲切可感,同时对诗歌的节奏韵律非常考究,这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气质相吻合,远洋对哈斯诗歌的翻译,紧紧扣住了这种独特性。《爱荷华,一月》 《特拉克尔之后》《三首夏天的黎明之歌》等一些短诗,如果仔细回味,可感受到《诗经》敦厚绵长的古老味道。《双海豚》一诗中,又带有汉乐府爽朗明快、音乐 感极强的氛围。开头写道:“A paradise of palm and palm and palm /And glittering sea。”远洋创造性地把它翻译为“棕榈的天堂 棕榈 棕榈/波光闪闪的海。”它把“And”直接用空格替代,不但保留了原义,而且赋予重复的“棕榈”以平和的气息,显得格外静谧安详,与这首诗的格调是非常贴 切的。 第二句采用了“波光闪闪”这个富有音乐性的叠韵词,自然而然地把“And”这个连词的意义化于无形。另外,“sea”译成“海”,整体上来看,要比译成 “海洋”更能凸显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远洋在翻译中,为了准确把握哈斯诗歌的停顿、音节、音色及内在节奏,频繁地上网聆听哈斯自己的原声朗诵,体会诗歌 本来的生命力。

  为什么西方诗歌评述像哈斯这样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诗人时,缺失了他的中国古典诗歌背景呢?这也是当今全球诗歌需要注意的问题。波兰获诺贝尔文学奖 的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就曾受到中国文化熏陶,而哈斯正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和日本俳句大师芭蕉、芜村和一茶的作品 的主要英译者”。作为翻译家,哈斯的诗歌创作自然会受到这些诗人的影响。然而,如果不是在《致中国读者》中提及自己年轻时就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读者 很可能忽视哈斯的诗歌与汉语诗歌之间的渊源。

  三首夏天的黎明之歌

  □罗伯特·哈斯

  一

  田野里最早的长长的阴影,

  像人间的困境。

  第一声鸟鸣一点也不像阴影。

  二

  夏天的光非常年幼,而且完全无人监护。

  没人使它坐下来吃早餐。

  它是第一个起来的,第一个出门的。

  三

  因为他已睁开了眼睛,他必是光,

  而她,在他身边睡眠,必定可见,

  一小圈鬈发环绕在她耳旁。

  他对她耳语:“醒醒!”

  “醒醒!”他耳语。

  (远洋 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