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近日看到两则关于中国电影的新闻,一则是说,进入8月,新片上映脚步加快,整个8月将有32部新片上映。另一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栾国志8月5日在长春表示,当前中国电影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截至8月3日,城市院线2014年电影票房已经达到176.48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占到52%,全年电影票房有望达到270亿元。
看到这两则新闻,我并没有产生欣喜之情,并不认为“中国电影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快速倒是快速,至于健康不健康,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何?有权威媒体曾经报道,2013年中国各类电影生产总量达824部,其中有大量新片未能在院线公映。
在此事实之下,国产片却没有刹住大量生产的行业风气,光今年8月就有32部新片扎堆上映,平均每天都会有一部新片上映,这很难说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趋势与竞争形势。虽然新片扎堆上映,让观众觉得电影市场分外“景气”与“热闹”,选择余地大增,但对于电影制作方来说,“片满为患”会导致“各领风骚一两天”,甚至只能在影院“一日游”或“一场游”,匆匆而来,急急而去,亏损也就逃不掉了。
正如一行业人士所说,一月上映32部新片,这反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季节性繁荣,但同时也是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标志。我国电影市场的竞争,确实趋于白热化。据报道,从去年底至今,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触影”,老板们纷纷表示,“现在钱不是问题,项目才是问题”。在资本热潮汹涌于中国电影业的背后,残酷的盈利现实,其实早已摆在那里,毕竟,电影的盈利,要完全靠电影票一张一张地堆积起来,通过票房拿回投资并不容易。
有人或曰,近几年我国电影票房不是以近30%的增长速度递增吗?是的,我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可谓高歌猛进、一路狂奔:2008年为48亿,2009年上升到60亿,2010年首次突破100亿,2011年为131亿,2012年为168亿,2013年则飙升至217亿。但高票房往往掩盖着高亏损——有业内人士说,票房是产值,不是利润,利润才是真金白银,投资一亿,票房两亿,千万别外行地祝贺,去掉拍摄成本,加上宣传发行费用、院线分成等,结果片方有可能还亏损。
故我想说:中国电影啊,你慢些拍!毕竟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的整体水平和空间还是有限的,产量越多,就越容易过剩。电影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还是老百姓说了算,电影拍得好,看的人就多,因此拍出好品质的电影才可能赚钱。如果粗制滥造、毫无情感,把观众当傻子一般,进而失去观众信任,结果会没有观众愿意买账的。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电影行业的“产量过剩”,是否也该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