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演员濮存昕:很早就认定我的光在舞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8日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 高凯) 著名演员濮存昕有两个世界,话剧舞台是他的桃花源,在那里他热情似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永远坚持极致的表达;而作为北京人艺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最早的公益广告明星,濮存昕又时时“入世”,“天下事不全是自己的事,但要当作自己的事参与。”

  一个人能找到一生都愿意追寻的光并不容易,濮存昕说,“这一点上我很幸运,很早就认定我的光在舞台。”

  濮存昕1953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濮存昕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赴黑龙江参加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文革”结束回到北京,考入空政话剧团。1987年正式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至今。

  话剧舞台上的濮存昕光芒四射,多年来他塑造了诗仙李白、大将军寇流兰、哈姆雷特、常四爷等等重量级角色。虽然90年代通过影视剧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对濮存昕而言,话剧舞台才是他永远的“光”。

  从年初到现在,61岁的濮存昕演了《甲子园》《大将军寇流兰》《白鹿原》《茶馆》《天之骄子》五部大戏,全年128场,几乎每部戏都是绝对男主角。一年平均演出百场话剧,濮存昕直言,“我乐在其中,因为兴趣所在,所以这种忙碌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享受。”

  由于常年在舞台上,濮存昕很少参演报酬高出许多的影视剧,谈到原因,濮存昕说:“有些电视剧缺少思想性。我还是会选择喜欢的去拍,像顾长卫的《最爱》,拍了四个月就给了15万,但就是喜欢,所以不讲条件。”

  “我爱舞台上的一切,从登台到谢幕时略带感伤的满足感。另外当然还有观众,人们愿意买票来看我的演出,这给我无穷的动力,我要把自己对于角色的感悟传递出去,这是一种幸福。”

  作为北京人艺的副院长,濮存昕认为,“未来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年轻人,对于他们,我的相处原则是不说教,因为我自己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我知道他们讨厌什么,他们需要的是成长成熟的好的空间和环境,合理的科学的制度必不可少。”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2年,比濮存昕“年长”一岁,剧院受到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的精心培育,是中国人民文化艺术的殿堂。濮存昕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艺‘姓’文学我认为应当坚持,传统的、文学的基因不可改变。当然,也需要不断调整,走好商业的路。”

  与舞台上激情四射追求极致表达不同,离开“桃花源”,“入世”的濮存昕没有艺术家的愤世嫉俗,“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与人的想法永远不尽相同,但我认为保护真诚是应该固守的。天下事不全是自己的事,但要当作自己的事参与。”

  濮存昕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为艾滋病做公益广告的影视明星。

  2000年后,在中国的城乡到处都能看到濮存昕关于“艾滋病”消息:他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广告;他勇敢地跟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到艾滋病人家里,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吃,用他们的毛巾擦手;一群各地的艾滋孤儿被接到北京,濮存昕把这些孩子请到家里做客。

  生活中一贯低调的濮存昕说:“在这个领域我就是要作秀,作大秀;出风头,出大风头。作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我不往前站,不往高站,就起不到宣传作用。”

  身为政协委员的濮存昕多年来在两会上也不断上交与艾滋病患者相关的提案,“我最满意的提案就是关于加强宣传艾滋病防治的提案,那是2003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濮存昕回忆说,“当年有关部门就给出了答复。交通部和民航总局最早采取行动,在全国16个机场摆上了公益广告牌。”

  不同于“桃花源”中的极致热烈,“入世”的濮存昕给人的感觉平静如水,他说,“有的时候你的努力未必会在当时改变什么,但是择善固守,以待来者。我总是相信会有希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