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视觉前沿 >> 正文

创新与实验,书法艺术在当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8日10:37 来源:中国艺术报 邵杰

  现今时代,社会、经济、科技正从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与此同时,书法艺术,在我国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也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时见诸报刊、跃入视线的讯息令人们不可否认,在当代,艺术家们对书法所进行的创造性的表达是不同于以往的,他们以中国古老汉字的书写为依托,在建构着新的理解。

  创新与实验,书法艺术在当代

  日前,书法家王冬龄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厅书写下巨幅中国狂草书法作品“道法自然” 。而在前不久的2013年,他亦在香港再创了“跨界”新作,用一支笔杆装设微型摄录机的毛笔,书写了一幅长30米、宽2 . 5米的巨幅草书,之后工作人员又将这些影像转化为“跨界”作品。而早在2002年,在德国汉堡国立美术馆举办的“生活在此时——二十九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览”中,书法家邱振中便以中国纸墨创作的《日记》参展,此为一件高1 . 8米、宽5 . 4米的大作品,记录着作者在十个月里每天的签名,签名下写着日期。此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艺术家徐冰就开始创作其成名作《天书》系列,以书写的图像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与思维方式,并于90年代后又陆续创作了《新英文书法》 《紫气东来》 《鸟飞了》等作品。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静水流深,脉络深远,现在,人们在书法领域的不断探索仍然极为引人注目,其意义有时甚至还会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这正是当代书法艺术正在经历和发生着的重要现象,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探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与实验在书法艺术领域从未止步,值得深入思考与关注。

  当下没有多少创新东西?

  面对现当代书法领域的各方探索,以及随之生成的一些评价和争论,折射出目前对于书法艺术创新与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评判标准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与困惑。对此,中国书协理事白煦认为,“作为具有21世纪社会与时代属性的当代人,有很多现象是人们在上世纪所感受不到的新面貌,且这些变化有时极为惊人。而我们的艺术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所以应当看到,其实任何一种书法表现形式,只要不是过分、过度的,可以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就应当说都是可取的,是可以被允许尝试的” 。谈及书法作品具体的艺术评价标准,白煦说:“一方面是书法作品本身应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来源于结字、用笔、用墨、构图、章法,此为综合性的,一件书法作品应包含这些内容,具体还需要看其表达得是否充分。在继承传统方面,技法能力的掌控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他指出,在面对当代书法作品时,其肯定会是对古代传统有所反叛或背离的,必须是存在距离而非亦步亦趋于古人的作品。所以在这里,书法艺术创作所要展现出的正是作者自身的思考和理解,传达出其心目中的当代书法家所要表现出的独特面貌。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宗超指出,中国书法艺术存在着两条线:一是传统的延续,在此方向下的书法艺术探索,于当下审美风气发生转变的状态下,用毛笔书写汉字研习传统的根底,但更有个人风格的表现,走的是一条渐变的路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现自身的个性书写语言。另一条线则是现代书法艺术表现方式的开拓,为书法艺术的创新之路,如王冬龄的一些作品在书法展现形式上的拓展,如徐冰对文字本身的思考在其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文化思考味道等,其存在拓宽了书法艺术的表现空间。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发展现状,刘宗超表示,“从书法本身来看,我不觉得当下有多少创新的东西,书法本身为书写文字,有传统又具有个性,这条路走起来实际上是非常漫长的,不会是一种一蹴而就的创新,现在的一些探索有时是某种想法抑或形式上的新颖,但如果从书法艺术本身来看,其中有的并不完全属于书法艺术本体,其往往还包含着一些应被定义为某种外在表现形态的成分” 。他举例说,如王冬龄、徐冰这类艺术创作就应更准确划分归属于书法实验,其贡献实际上在于提供了一种路径,或者说一种思考方式。“近几年来,在现代书法艺术中的开拓风气并不浓,或者说这条路子走得非常辛苦和艰难。所以,客观看来应当允许多角度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探索,但也应认识到,其存在还并不能代表目前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 ”刘宗超谈道。

  不要偏离书法艺术创作的本质

  时下,一些书法家有时会选择去书写和展示尺幅巨大的作品,有时存在倾向于意象表达、乐于追求视觉效果和直观感染力的情况。从大场面的题词、即兴创作,小到最普遍的街边市民活动的地书等,这些现象貌似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对此,白煦指出:“实际上,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展览和装置的艺术,这是与当代人的特定生活空间与现代展厅条件所无法分离的。不同于王羲之所属的东晋时代,那时人们还并未将书法当作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没有谁会有立志今后要成为一个大书法家的想法,由此创作的媒介常常便是一尺稿纸之内的尺牍,王羲之流传至今的许多佳作如《奉橘帖》等,实际上是他的信札、手札。所以,古人的生活环境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展示场所,也决定了其不会如此去展示书法艺术创作与作品。 ”

  在当代,书法从过去以书写和记录重要事项为目的的一种工具逐渐演变为一门艺术而存在。随着毛笔的功用演变为单纯地进行艺术创作,书法作品也演变为单纯地进行艺术创作展示。由此很多人会去选择书写大字,客观上也是由于展示空间的需要,展厅、墙壁,使大字展现起来显得更加高大、恢弘。白煦说道:“但从根本上讲,无论写多大、写多小,书法都是要作为艺术来对待的,要艺术地对待书法,不要把他当做纯粹的表演,也不要为大而大,或者去追求达到什么效果,那样就偏离了书法艺术创作的本质。 ”对此,刘宗超也表示,“作品规模较大、字数较多、笔墨比较突出的一类作品在个展上经常会出现,但其实书法本身和作品尺幅大小没有必然关系,有的小楷写得非常好,会令人感觉气候很大,而大字如果传统根基不好,也会显得气魄很小。书法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和个性上的创新,如果两方面能够巧妙结合,就会是好作品。如青睐于书写大字等,都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张扬,为了更适合现代展厅环境的需要” 。

  创新与实验,书法艺术在当代。刘宗超认为:“艺术在时代背景的转换下,有不同的创作方式是好现象,若只有一种面貌也不符合艺术发展的常态,而艺术发展的常态也是传统和创新能够同时在一起发展,能够并列出现的。对于书法艺术创作未来探索的方向,比较稳妥的一种方式便是在继承传统、深入经典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的理解和创新。 ”“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不能跟古人完全一样,但拉开距离并不等于要背叛传统,而是对于传统的技法、构图、用笔、用墨,当代人肯定要有所突破,要展现‘我’的理解,展现‘我’作为当代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理解和创作,这个面貌必须是新的。 ”白煦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