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艺术“小”讲坛的文化热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8日09: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健

  国家大剧院艺术公益讲座超3000场,60余万人享受艺术福利——

  艺术“小”讲坛的文化热量

  7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黑胶’”在国家大剧院开讲。台上,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张佳林、孤品唱片收藏者赵 玉新带来多张珍品唱片,并配以老式唱片机现场播放,以温暖的音质带领观众分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黑胶”;台下,来自全国的200余位黑胶乐迷们与台上 嘉宾热烈探讨、互动交流,把艺术资料中心变身为唱片发烧友的大“派对”。

  LP唱片,即每分钟转三十三又三分之一圈的黑胶唱片,其声音保真度和空灵感、现场感一直被资深音乐音响爱好者珍视。近年来,曾一度被CD唱片挤 出市场的LP唱片又“卷土重来”。讲座中,张佳林拿出了一张他珍藏多年的LP唱片——男高音贝尼亚米诺·吉里于1955年4月在卡耐基音乐厅的现场录音黑 胶。吉里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并为后来者开拓了新的意大利美声学派。1955年吉里举办了告别音乐会,两年后便长辞于世,因此这张黑胶 唱片非常珍贵。赵玉新也带来了自己的“心头宝”——《洋人大笑》《二泉映月》两张唱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泉映月》正是1950年夏天杨荫浏大师专程 到无锡为民间音乐家阿炳录制的。阿炳原计划练习到1951年夏天再大量录音唱片,但不幸的是他在1950年年底因病去世,留下的包括《二泉映月》在内的3 张唱片便成为了他的绝唱。为了完美展现这几张唱片的音质,国家大剧院还专门借来三台老式唱片机——一台便携式手摇唱机、一台大喇叭唱机、一台立式唱机,现 场再现50多年前的世纪之音。

  这场活动仅仅是国家大剧院系列艺术讲座中精彩而生动的一段“旋律”。从成立至今,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艺术讲座已达3000余场。每个周末,两大公 益讲座品牌“经典艺术讲堂”与“走进唱片里的世界”同时开讲,前者面向所有热爱艺术的观众,后者则专门针对有一定基础的音乐发烧友。两大品牌相辅相成,双 轨并行,不仅贯穿全年、周周都有,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十分“讲究”:一方面讲座内容全面覆盖音乐、歌剧、舞蹈、戏剧、戏曲等各高雅艺术全门类,另一方面讲 座形式也不乏新意与吸引力,艺术家见面会、大师课、艺术沙龙、舞蹈工作坊、音乐“私塾”、唱片签售等多种层次,总能让各个群体观众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重新翻看曾经来到艺术讲堂的主讲人,记者看到了一连串熟悉的艺术家的名字,小泽征尔、多赫纳伊、安妮·索菲·穆特、里奥·努奇、希薇·纪莲、吴 祖强、梅葆玖、卞祖善、尚长荣、杨丽萍、赵汝蘅、焦晃、陈佐湟、郎朗、李云迪、林怀民、茅威涛、濮存昕、陈佩斯、白岩松……超过300余位艺术家、艺术院 团和热心艺术公益事业的文化人士,成为大剧院艺术普及的“志愿者”。而6年来,大剧院收获的讲座观众已累计超过60万人次,“周末来大剧院听讲座”渐渐成 为很多北京市民文化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74岁的赵燕云退休前从事道路桥梁工作,退休后,到大剧院听讲座、看演出变成了生活的“主业”。“我在大剧院至 少听了500场讲座。”每一场讲座,赵燕云都认真地在活页册上做笔记、写下感悟,几年下来,这些笔记装了整整一箱,像赵燕云这样的铁杆“粉丝”不在少数。 对于高校学子,大剧院的艺术讲座也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北京科技大学的王鹂老师就用“供不应求”形容如今每次的抢票盛况,“一开始同学以为是‘填场 子’报名不踊跃,后来听了几次后大家口口相传,现在可以说是‘一票难求’。”她希望这样的讲堂能更多地走进校园,走到大学生中间,让高雅艺术与大学生的文 化生活多一些互动,多一份亲近。

  一直以来,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普及更多还是体现在一场场的演出层面,走进了多少社区、学校,为基层演出了多少场,常常成为艺术普及成果的重要指 标。这种方式的确也让“高高在上”的高雅艺术降低了观看门槛,但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认知、对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路径方式,并没有随着偶有的几 场演出建立起来。由此而言,以艺术讲堂的公益形式普及高雅艺术,以开放的、互动的艺术空间交流心得,不仅可以拉近高雅艺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可 以在高雅艺术的观众培养和审美塑成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引导作用。小小的公益讲堂散发出的是无限的文化热量,希望这样的艺术普及活动更灵活、更丰富一些, 让更多人享受艺术创造、感受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