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龙之谷:破晓奇兵》: “照搬”还是“拿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7日10:11 来源:北京日报 董梓童
    《龙之谷:破晓奇兵》海报 《龙之谷:破晓奇兵》海报

  中国动画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动漫产业和美国巨制产业化模式的冲击,民族特有的水墨动画早已成为历史,直到今天国内仍未形成成熟的学院派体系。中国动画到底将走向何方?

  今夏,一部由中美一线原创动画团队耗时28个月制作的大型3D动画史诗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上映,千人瞩目,好评如潮,被定位为国产动画技术水平的新标杆,成为暑假档的一大赢家。

  这部电影根据中国游戏公司代理、韩国公司制作的3D动作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龙之谷》改编,好莱坞资深电影人比尔·伯顿担任制作人,《指环王》三部曲的艺术指导格兰特·梅杰担纲本片的艺术指导,好莱坞资深音乐制作人艾德李安·李为其配乐。这众星捧月的架势,为这部电影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不能否认的是,国际化的幕后团队合作无疑是国产动画电影品质突飞猛进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龙之谷》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最好的印证。

  如果说《龙之谷》的模仿,是一定意义上的“照搬”,想来会博得更多人的赞同——与《魔戒》几近相同的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类似《加勒比海盗》中的船上打斗情节,还有细节处好莱坞类型片中的点点痕迹。但是,我倒认为这是一次“拿来”的实践。虽然在技术上有国外团队支援,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又有原游戏的镣铐,我们却还是能看到中国制作团队对于本国市场的思考。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本片对销售群体的定位——以青少年为主的游戏玩家是其忠实粉丝。在这部电影计划之初,便举行了一系列网上宣传活动,甚至连这部电影的名字“破晓奇兵”也是由名字征集活动而来。然而,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又如何平衡没有玩过游戏的儿童观众大军呢?那就一定不能忽视开头旁白的引入了。它交代原委,缓缓道来,特殊的语音语速马上将观众带回幼龄时代,立马使受众群体非常鲜明地显现——“这部电影我们是卖给儿童的。”其次,台词的短语化、简单化也让剧情十分明了。孩子家长不用在网站留言询问几岁孩子能看懂,在语言上,制作方算是照顾足了小学生群体,可谓诚意满满。那么又该如何满足因游戏而看电影的青少年人群的期许呢?答案是3D打斗的立体画面。炫目而不血腥,震撼又不恶心,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设置是为了低龄群体,因而没有追求暴力因素的堆叠。另外,在笑点上,还加入了方言的使用以达到效果,但是影厅实际的反应并不突出,想来是因为这种方法已不新鲜。

  这部电影是特殊的——游戏和动画的结合、年龄群体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创新的可行性,也暴露了它的问题。青少年游戏玩家观影后都反映:一是有不忠实原设定的问题,比如角色的各种技能混搭或是没有完全表现;二就是时间短、故事发展太快、线索单一,感觉有些幼稚。还要提到的是:既然这部动画电影的主要销售群体是儿童,那么其中有些成人味道的笑点和暴露的女性角色装扮,实在令人难以认同。每当镜头近景给到那些撩人的美人时,总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这部国产动画对中国市场的定位显然是准确的,对国外经验有取有舍,不是一味简单的“照搬”。它迎合中国观众口味的尝试也许并不完美,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近几年,中国动画紧紧追随世界优秀动画的脚步,把目光放在3D效果、巨幕大制作上,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中国本土动画的必经之路。但希望在未来不远处,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有属于自己的原创国产动画风格,在一次次“模仿”、学习和思索中进步,真正让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熟起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