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诗坛“西北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6日12: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马斗全

  上世纪80年代始,文化界有“西北风”之谓。诗坛“西北风”,就诗人所属地域而言,指西北诗人群,其中不乏因政治运动迁入到西北者。歌坛“西北风”,则就主题和风格而言,多依西北传统,歌唱黄土情结。歌词创作本属诗歌范畴,所以两种现象,同一“风源”。

  不少诗评家将新诗的衰落归咎于经济潮的冲击。因此,对于诗坛“西北风”,一些人认为,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文化和诗歌受到世俗思维的冲击比较少。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也无法令人信服,因为其他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并没有刮起别的什么“风”。

  起初所谓西北的诗,主要指白话新诗。随后几十年间,传统诗词逐渐得以恢复和繁荣,后来评论诗坛,已是诗词与新诗并举。我平时对文化多有关注,又喜好诗词,所以对全国诗词界情况和各地诗人有一定了解。如今重新审视近30年的西北诗坛,可以看出新疆的诗词创作也颇可骄人,并已形成以豪放为主基调的“天山诗派”。

  我认为,除了乌鲁木齐,伊犁也是新疆诗歌的一个重镇。近有伊犁之行,正好借此机会,与当地诗友交流,接触伊犁诗坛,进一步了解西北诗风。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诗风之盛,显然得益于这片土地。这里有辽阔的草原、连绵不绝的雪山,有其他地区不曾有的美,用伊犁人的话来说,是“大美”。自然环境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大美环境里,诗境便易开阔、宏大,此即古人所说的“江山之助”。伊犁山水好,人也好。这里的各族人民淳朴善良、豪爽热情,又乐观开朗、不乏幽默,正是诗人所需要的性格。伊犁诗人群以汉族诗人为多,他们有的在伊犁出生、成长,有的来自外地,还有的在伊犁工作生活了几十年,退休后亦不肯还乡,永远爱上了这片土地。在伊犁认识的一些诗人和爱好诗歌的年轻人,便多为外地来伊犁者,其中有几位是在伊犁当兵复员时未回原籍而留下来。还碰到内地来的两个大学生志愿者,也说不想回去了,打算在伊犁安家。一次小型见面会,伊犁的诗友不过十几个人,其中就有5位为河南同乡。他们如此喜欢这片土地,献身边疆建设,热爱生活,这是做诗人的前提。真情、热情、豪情、激情……无论诗词还是新诗,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这样的地域与风物,容易使人性情豪爽,诗歌风格也会变得豪放,这也是“天山诗派”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已在伊犁生活多年的诗人刘军,便以豪爽热忱著称,已完全是西北人的形象与性格,谁还能想起他原来是江苏人。诗人崔松龄在伊犁生活多年,也非常具有豪情与幽默感。其他诗人也大多“西北化”了。一次吃饭时,一位女诗人一看有人唱歌,即离席起舞。她若以丝巾遮面,一定会被人当作维吾尔族姑娘。就是这样一群“西北化”了的诗人,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诗人一起,写出了能够生动呈现伊犁风景和人情的诗作。

  伊犁诗坛还有一个特点,新旧体诗人每多联手,各族诗人和谐相亲,大家齐心协力为诗歌作贡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大美的自然环境、鲜明的地域风物、独特的文化氛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诗歌传统,还有一群因热爱、迷恋而坚守的真诚诗人,这一切使伊犁成为西北诗歌的一个重镇。所以临别时,我对伊犁的朋友们谈了自己的看法:“这里之所以诗人多、诗风强,一是因为辽阔壮美的景色,二是因为豪爽敦厚的人情。伊犁真是诗和诗人的风水宝地!”

  因着伊犁诗人们的执著与努力,相信伊犁的诗歌风力会愈来愈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