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云中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6日12: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金锦姬(朝鲜族)

  我母亲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与东北地区的变迁一起,她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母亲的老家是被称作“大石头”的小山村,隶属于“延边”。在那儿,已婚妇女都习惯称自己的丈夫为“游子”。

  我曾经到延吉求学,每当坐火车路过“大石头”这一小站时,我都会想象一座像小山包似的、未经雕琢的,因自然风化形成的、没有棱角的岩石块。由于那里盛产土豆,不盛产大米,大家变着花样做土豆——蒸土豆、煮土豆、烤土豆、土豆丝、炒土豆、土豆汤,甚至还用冻土豆做土豆饼。作为“长白山下第一村”,那座小山村的人们,总是特别能够吃苦耐劳。

  父亲是名副其实的“游子”,以前经常是一走就十几天不回家。后来我出生了,父亲在家的时间没有增多,反而更加寥寥无几。后来,我考察过父亲曾经从事的多种职业,也沿着父亲曾经的足迹到过多地,却始终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他,让他不着家?

  我不认为这样的故事是只属于我们家的秘史。随着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作家直接或间接交往的日益密切,我对朝鲜民族的“父亲”和“母亲”有了更多的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母亲在严酷的命运面前,依然固守农家,坚强地生存,赡养年迈的父母,抚养年幼的子女?尽管她们也会有不耐烦,但为什么每次面对偶尔探家的不负责任的丈夫,仍然可以微微一笑?

  同样的问题,我也想丢给别妻弃子、不断漂泊的父亲们:你们为什么停不下来,四处漂泊,究竟要找寻什么?

  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还是愿意用现实与理想这一老套的话来形容他们。回顾我们的人生和文学,不也如此吗?母亲抑或父亲?留守者抑或漂泊者?……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正如阴阳调和,我们身体里既有雌性荷尔蒙也有雄性荷尔蒙一样,对于人们来说,现实与理想总是同时存在。

  这就如同花的叶子只有吸收氧分,花才会盛开一样,叶子只为开花存在。如果在具体琐碎的现实中,没有理想支撑着我们,我们的人生不过只是虚无缥缈、痛苦万分的劳动而已。

  在战争的残酷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虽然“游子”的理想不会给每个家庭都带来幸福,但心里始终想着如同“游子”般的丈夫,母亲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而这时,父亲就成为一个家庭的理想,他只能“如同月在云中飘,孤独的一条路”(出自朴木月的诗作《游子》)。

  也许正因为如此,每当听到“旅行者”或者“人生的过客”诸如此类的字眼,我就会感到一种血缘般的亲切。当世上的母亲在染红的夕阳下挥汗如雨、辛苦劳作,我也如同“游子”,在这样码字。

  这也许就是我写作的理由。

  (靳 煜/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