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寓言 >> 新闻 >> 正文

迷茫世界中 韩寒的自我寓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4日16: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太平洋的第一缕海风,吹来告别的消息,三个从此没有故乡的年轻人,开启一段横穿大陆的旅程。都市、小镇、高山、丛林、荒漠,那些善恶莫测的旅人陪伴他们感受猝不及防的心动与难以名状的伤心。一次次告白与告别交织,勾勒出几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作家韩寒执导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自拍摄之初就备受关注。影片汇集了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等众多明星演员,并由久未露面的朴树演唱主题曲《平凡之路》。据不完全统计,该片自7月24日上映以来,首周即收获3亿元票房,在观众中引发热议。

  ■一部写在银幕上的小说

  情节安排简约而不简单,故事架构松散而不松弛,叙事节奏舒缓却不显滞塞,人物对白谐谑却不乏深刻,这就是韩寒的《后会无期》,一部将小说风格影像化的电影。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部写在银幕上的讽寓体小说。细心的观众不难从中感受到些许村上春树的细腻与唯美、扎米亚京的荒诞与颓废、钱锺书的睿智与幽默,当然还有韩寒小说中那种固有的倔强与不羁。在这部别具一格的公路片中,韩寒试图以犀利的言辞揭示社会的繁杂和人心的难测;用独立的思考反省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拿叛逆的姿态抵御现实的规训与世俗的诱惑。迷蒙氤氲的镜头中始终不变的是那份我行我素的执著和随遇而安的洒脱。

  ——赵振杰(青年评论家)

  ■这是一部寓言电影

  《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差不多同时上映,很多人将之视为80后与90后的分水岭,也有人认为这是文艺范与时尚范的竞争。然而,如果抛开外在因素不谈,这是作家兼车手的导演韩寒,在行者无疆中对个体自我的迷失现象以及当代都市人生存命运的一次图像化反思。主人公江河其实就是一个现代都市个体的自我迷失的真实状态,影片中对江河的人物诠释,实则是一次对自我、对他人存在本身的哲学探索。若我离去,后会无期。“旅行者”阿吕实则是江河身边的过客影子,让江河看到了生活的精彩,看到了理想的伟大,也看到了生活的虚伪,但最终只是过客而已。

  这是一部寓言电影,韩寒试图将人生哲学和游戏玩转于影像之间。与其说《后会无期》是一部带有公路片色彩的自我救赎电影,不如说它是江河或韩寒本人的一次人生经历中虚拟的多面体阐释。

  ——孟庆雷(影视评论家)

  ■魔幻符号带来的现实狂欢

  卡西尔说,各种文化现象都是用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经验。《后会无期》洋溢着这种符号带来的狂欢。韩寒通过诸多符号的设置,以夸张、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让他的电影荡漾着魔幻现实的氛围。在这些魔幻的符号下,却不缺乏深层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导演的文艺观、世界观,也揭示了现实意义。与韩寒的文学观和赛车经验稍有不同,他的电影后现代主义的意味十足,从艺术审美价值上讲,超越了他的文学和赛车。韩寒的电影是激情的、狂放的、夸张的,又稍嫌支离破碎,这让电影符号的意旨更明显——奋斗之后总有经验,但那未必是成功的经验。爱情、人生莫不如此。

  ——武小森(出版人、作家)

  ■诗意与失意到底

  很明显,韩寒的这部处女作是朝着类型片使劲的:一部车,三个人,穿过都市、小镇、高山、丛林、荒漠,为摆脱虚无而上路,一路走来却又历经一次次的幻灭,被历经的各种真相否定、直至自我否定。公路片,成长系,结构清晰,主题明确。但也真的只剩下了结构和主题,强加于人物和故事之上,内在的叙事动力与逻辑,血肉、情感,这些叙事性艺术至关重要的品质,韩寒不屑,但也许是无能。而片中几位男性造型,完全是韩导照着自己的形象来塑造的:明明极英俊清秀的一个人,偏要朝着胡子拉碴破衣烂衫犀利哥范儿捯饬,以示诗意与失意到底、文艺到底。

  ——金赫楠(青年评论家)

  ■“金句”的同义词是“贫嘴”

  走进影院时想,至少可以看个故事吧,看过了才知道,根本没故事。思想,压根儿就没指望,所以倒也不失望。结构当然是混乱的,但总得有点儿什么吧。“金句”,比如“汽油车不能加柴油”,说得好。可是,“金句”有个同义词是“贫嘴”,中性一点儿的说法叫“小聪明”。别的,真没有。

  ——王力平(评论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