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电影艺术视野中的二次大战(刘金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30日09: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金祥

  作为人类历史生活的一种特殊现象或畸形状态,战争的本质意味着文明的贬值和人性的沦落,它形若一只硕大无朋的显影仪,人类的优长与缺憾、聪睿与愚氓、理智与疯狂、善良与邪恶、高级品性和低级欲望……都在战争这个显影仪上得到严密过滤和集中呈现。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战争强烈的外部动作特性,所以战争之于电影创作的诱惑,永远处于活跃状态。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生成结构中,战争题材的作品占据着重要维度,而在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又具有很高的比例。发生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那场人间浩劫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一直是诱引电影导演和编剧趋之若鹜的艺术“富矿”。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残酷屠戮了数以亿计的生灵,而且大大折伤了人类文明的元气,把传承久远和流布广泛的多种文明形态置于异常尖锐激烈的冲突之中。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告别了冷兵器时代,开启了新的战争模式,它既是军事装备的较量和角逐,也是社会体制、文化积淀、民族心理、经济实力和人心向背的综合对抗和全面拼争,它所造成的灾难是历史性的。正缘于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二战题材的电影创作和播映在全球范围内拓延伸展、不绝如缕,至今仍吸引着无数的编导、制片人以及观众,人类用受众范围最为普泛的艺术形式和手段诠释着毁弃人生、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二次大战,旨在提醒人们不要疏忘残酷冷漠的昨天,警告世人防范蛰伏在世界某些角落里甚至活跃在当今政治舞台上的新型的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

  二次大战在电影艺术视野里已突兀为重要的景观,从世界范围内现已面世的关于二战题材或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作品来看,其艺术表现形式呈三种状貌:

  其一是以历史的眼光,追求一种宏大史诗效果。这类电影作品出于呈现原态、再现历史的动机,其表现的事件本身就是战争的一个重大侧面或者堪称战争的缩影,其提供的战争信息量是丰赡的、庞大的,其予人对战争的价值判断是主流的、主导的,其揭示战争的本质是深刻的、规律性的,以电影这种视觉艺术对二次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反映和再现,必然引发人类不断地审视自我、检省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自我。敦克尔刻大撤退、北非腹地的拉锯战、英伦三岛的空袭、珍珠港的颤抖、台儿庄阻截、冀中南反击、西西里登陆、中途岛海战、库尔斯克的坦克对垒以及斯大林格勒的雪地、诺曼底的海潮……历史叠涌起的风云永远在人们眼前际会萦绕。反映这些重大事件的电影作品有《巴顿将军》《最长的一天》《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伦敦上空的鹰》《攻克柏林》《虎、虎、虎》《血战台儿庄》,等等。这类作品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交汇融合,是战争具象的、原初的、全息的展现,在同类题材中最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特别是凶猛搏击、攻戮杀伐的战斗场景栩栩如生于银幕,叱咤风云、挥斥方遒的统帅人物形神毕肖于银幕,使观众自觉地接纳和体认战争的惨烈和悲壮。

  其二是以戏剧性的情节,张扬英雄主义。这类作品截取二战的某一段面,情节跌宕,悬念迭生,通过传奇般的故事,展示正义之师的神勇无畏和敌寇凶顽的残暴凶悍。如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敢死突击队》,英国的《雪地英雄》,法国的《卡萨布兰卡》,还有我国的《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这些作品以英雄主义为统摄和旨归,视点集中在塑造神勇无比、智虑超群、怀揣绝技、身处绝境时常化险为夷的英雄,体现出人类本质力量完善发展的倾向,予观众以莫大的心灵快慰。

  其三是以人性的角度,直抵现代人的灵魂。这类作品避开了战争的主脉,将视点对准普通人乖蹇多舛的命运。它们向观众展示的是地狱般的战争对一切美妙事物的肢解摧残,如宁静温馨的生活、挚诚纯洁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均在战争面前化为乌有。这类作品由于触及了敏感的、无法回避的人类生存景况,扣准了人性深处的质素,因而对观众的神经刺激和心理震悚也最强烈。如《魂断蓝桥》,其深邃之处即在于战争这个恶魔吞噬一切最美妙的东西,而不管它为人们多么珍视珍重。这类电影中的主人公大都是背负着沉重的伦理包袱而无所适从的“小人物”,他们的凄惨归宿总会普遍地引发观众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属于这类的作品还有美国电影《战争风云》《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个人的遭遇》《岸》等。这些作品基调是沉重的,创作态度也非常严肃,其展示的主题大都楔入现代人的灵魂,使观众从人性的角度来反思省察战争,企求战争远离人类,渴盼和平阳光普照寰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