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夏烈:累觉不爱·爱觉不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5日14: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夏 烈

  这两个词我以为真是一对可人的“双生花”。

  前者是“姐姐”,诞生于2011年12月,随父姓“累”。出典是那年12月8日9点09分,豆瓣网友“一手煎蛋小青哥”的日志中出现了一段话,全文标题是:“马上要13岁了,单身,身心疲惫,感觉不会再爱了”。正文不长,兹录于下:

  活了14年又6个月差13天,谈过很多个,辜负过很多个,错过5个,喜欢过4个,真爱过2个,后悔分手1个,在爱着1个。不敢公布前面的,但最后一个我敢说,沙碧!

  今天和小伴侣坐车的时候,她说他们‘00后’已经都瞄准了10后的男孩了

  我自嘲为98年的老男人

  看来这是真的了

  心莫名得苍凉,似乎不会再爱了

  努力做个独立的男人,却抵不过寂寞的撕咬

  又不甘寂寞相亲结婚,每日平庸

  我会轻易喜欢一个女人,就像某一秒会突然喜欢小伴侣,但是很快清醒,知道那不是

  爱什么的要负担很多。我根本不想和她谈鬼扯的恋爱。

  爱无力了。

  2011年,这位小哥13岁(但矛盾的是他正文又说自己活了14年有余,是活昏了吗?这里采13岁之说),1998年生人,文中称自己为“老男人”——在中国古代,男人确实愿意未老先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首句即雄姿英发:“老夫聊发少年狂”。其时,东坡未及四十,总在三十七八岁的样子,就称自己“老夫”,这同《礼记》所谓“六十曰耆,七十曰老”的古训不合。但这不是孤例,《三国演义》中,曹操就常称自己为老夫,又比如杜甫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末尾“老夫不知其所住,足茧荒山转愁疾”,王维《山中示弟》末尾“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等等,都不是按规矩到70岁才这么谦称的——掉书袋到这里,我还是惊叹13岁的小哥一番“女人经”之后所做的“感觉不会再爱了”的苍凉叹息。一声叹息,从此走红,被网络文化工作者缩略为四字的网络流行语“累觉不爱”。

  “累觉不爱”撇开它出典中“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桥段,其实是个极好的概括。这种概括既是时代的,又是永恒的。

  2013年,《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采样了2000名中国各地的样本,调查的核心内容是: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年的感受。结果,“累”字遥遥领先。不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北、上、广”的受调查者说“累”,连人们印象中比较悠闲的四川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如甘肃的受调查者,也纷纷说“累”。以我之见,词语的流行和被广泛选用绝不可小觑,社会心理、时代病相、公共事件,都可以由此透露端倪,及时调查研究制定策略甚至可以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看看世界范围内有没有先例可循、经验可法。

  有研究支持了中国人的心理感受,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感觉“最累”,这也往往是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企业扩张最激烈的时刻。分析者说: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期,转型带来变数,变数带来不确定感,不确定感进而导致民众普遍“心累”。生活在这个“累时代”,“累”也许成了每个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累与爱是可以有因果的。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层面的“心累”导致情感层面的“不爱”自有合理的逻辑。喜好为现象做命名的学院派或传媒派,正好用两个大词将这一因果关系合拢,上联写“累时代”,下联则写“爱无力”,一定要有一个横批,建议是:“我老了”。虽是戏谑之言,但若人生观消极一点,“累觉不爱”的说法真是我们力有不逮的时候最常见的情绪,也因这点,我对这个词有朝一日进入成语辞典充满信心。

  不过,这对关系其实是可逆的,谁说情感层面的“爱”不是治疗社会生活层面的“累”的一剂良药呢!荒漠甘泉,“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情感层面的真爱不但可以疗救干涸的心肠,激励失意者重振进取的风帆,同样也可以使得被欲望和不安纠结的灵魂放弃颠倒梦想,知足常乐地守护在家与爱人的所在。真纯之爱是无功利的,是出自对生命的体量和理解后的智慧。所以,累觉不爱的人固然是芸芸众生,但究竟是没有悟到“舍得”是“爱”的法门。遗憾很多小儿女容易把怨念加在爱上,不断地向爱索取现实的回报,片面地计算双方具体的对等,结果让好好的爱变得更累,断裂了奇妙的心弦。

  有趣的是,“爱觉不累”这位“小妹妹”随母姓“爱”,在网络上远不如她的“姐姐”红火,几乎没有出典可言。我却偏爱这位“妹妹”,觉得“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话诚不欺我,而只须将“累”和“爱”的位置一换就能境界全新,这也正是汉语的魅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