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不只武侠奇幻 还有女作家的“人性拯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1日16:54 来源:华西都市报(成都)
亦舒的书。

  亦舒(微博)的书。

作家西西。
作家西西。
李碧华作品。
李碧华作品。
制图方蕾
制图方蕾


  从香港书展看超级现代物质繁华后的百态人生

  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于7月6日至2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这次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越读越精彩”为主题,举办一连串文化活动,广邀知名作家参与,为读者打造一个趣味与内涵兼备的文化嘉年华。

  很久以来,在很多内地的读者心里,一提到香港的文学,或者出自香港的阅读对象:金庸、梁羽生、倪匡、亦舒、李碧华、梁凤仪,是必然少不了的名字。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香港社会的发展,如果对香港文学的了解,还仅仅止于以上几位,那显然是不够的。散发独特光华已多时的香港文学,随着时间的脚步,也悄然发生着一些变迁,表现出新鲜的面貌来。

  “窥视”香港书展

  (上)

  在很多内地的读者心里,一提到香港的文学,或者出自香港的阅读对象:金庸、梁羽生、倪匡、亦舒、李碧华、梁凤仪,是少不了的名字。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香港社会的发展,如果对香港文学的了解,还仅仅止于以上几位,那显然是不够的。散发独特光华已多时的香港文学,已表现出新鲜面貌。

  壹

  香江才女

  才高格绝

  特点:文字风格强烈,善于挖掘人性复杂A/亦舒

  亦舒的作品,真是香港这个超级现代物质繁华之城的结晶。她善于把笔伸进上层女性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生活,写她们对婚姻的追求,爱情的失落、痛 苦与挣扎。亦舒直截了当地认为,别瞎扯虚的,爱情还真与金钱相关。于是她让作品里的主人公说出,“谁送的钻石最大,谁就最爱你。”“最希望要的是爱,很多

  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这些话,至今为大量职业青年女性所背诵。亦舒对世间是否有真爱情是持怀疑态度的。亦舒通过人生各种状态的分析,将都市

  独立女性带的心事和命运说得透透的。不矫情,看得透。即使有“见了他,心怦怦跳,手心出汗,舌头打结,觉得大限将至”这样的惊艳,但总有“我想我爱自己更 多”的底限。她手下的人物往往既不羁又悲观,最后被成全和可依靠的,也只有自己。这,也许就是最让众多“恨嫁”的现代职业女子心有所感的地方吧。

  B/李碧华

  李碧华的小说,气质妖魅。文字精粹。而且她善于化用古典题材,比如《白蛇传》,装上她自己的现代精神。总之,这两位言情文学“女神”,写情,又绝仅仅写情。她们甚至是以怀疑情的角度来写情,她们写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李碧华的新作风格依然强烈,但被人津津乐道的仍旧是她的经典旧作《胭脂扣》《青蛇》。或许由于风格早已成形,观念过于深入人心,她们的新作, 或许这两位隐居高人早就不屑于成为新闻热点的主角,她们出新作也已经不太会成为轰动的焦点,也不太会出现在朋友圈中的推荐书目上。李碧华从来不参加书展。

  听出版社说她会一个人自由自在逛书展而不会被人认出。因为她才高格绝,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和信息,以至于“身世、年龄, 容貌不详”。

  C/张小娴

  近年来,张小娴的靓照高高悬挂在展览区上空,无疑彰显她在出版市场上的地位。她的书在内地也是一本接一本出,装帧精美,销量不俗。以前的亦舒 或李碧华,像一个神秘传奇,而现在的张小娴们,更像明星意义上的畅销书作者。张小娴的言情小说,主角也是现代香港常见的女性,漂亮,能干,有格调,有情感 困惑,但最终能被爱情拯救。

  看起来很过瘾,但你不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吗?看看黄碧云和钟晓阳的作品,你就知道了。

  D/黄碧云

  对于不少人来说,香港有两个大才女名字,名字里都有一个“碧”字,一个李碧华,另一个就是黄碧云。80后畅销书女作家七堇年,在写她对黄碧云作品的态度时,用了“嗜爱”这个词。

  黄碧云一九六一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社会学系犯罪学硕士。她生活经历丰富,当过记者、议员助理、电视台编剧,也开过服饰店。她还 跑到欧洲学跳弗朗明哥舞,以舞蹈演员身份在香港登台表演。黄碧云性格坚韧,个性刚烈。其作品字句简练、绝决铿锵、富于哲理,深深吸引着一群死忠读者不断守 候和期待她的作品。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我极为绝望的时候总会看自己的手。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所 有。从来没有什么运气,但我有一双会劳动会学习的手。没有什么美感,很瘦,很小,很粗。张开是祈求,合起来是意志,听你说话的时候,自己握着自己。更何 况,我还有头脑与微笑呢。”“人人都说年轻好,大概是因为年轻无知,容易受骗。而且怪不得谁,幻象是自己一手炮制的。”

  黄碧云的作品有《七种静默》《十二女色》《其后》《沉默·暗哑·微小》《温柔与暴烈》《烈女图》《末日酒店》《烈佬传》等。其中《烈佬传》是 她以实地探访香港底层社会小人物命运为素材创作而成,风格哀婉又矜持,犹如黑白默片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悲欢。这部作品也被公布获得最新一届的“红楼梦 文学奖”。

  本届香港书展上,与黄碧云一起对谈文学创作心得的女作家,表情素静出尘,傲然物外,她正是曾经被视为天才文学少年的钟晓阳。

  E/钟晓阳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在香港长大和受教育。十八岁时,她完成以母亲的家乡沈阳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1982年在台湾出版, 轰动文坛,一举成名。写过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哀歌》、《燃烧之后》。1996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遗恨传奇》。1997年出版诗集《槁木 死灰集》。此后约有十年没有发表作品。2007年复笔,《停车暂借问》及《春在绿芜中》在华人出版界再版。

  此次香港书展,钟晓阳带来她20多年前的旧作《哀歌》重订再版,易名《哀伤纪》。钟晓阳笔力纯正,有古典味道。她也是以有情写无情,风格苍凉,细节考究,善用精妙比喻,尤其是钟晓阳学电影出身,文字描述细节的影像感极强。

  贰

  武侠奇幻

  功力传承

  特点:科学性更强,有互联网意识,小众化

  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梁羽生开新派武侠小说之先河,金庸以十五部作品笑傲江湖,温瑞安、黄易接过梁金古的旗帜,创立名捕、穿越系列……新武侠小说受到大量读者的追捧,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作为新武侠文学的发轫之作,梁羽生在《龙虎斗京华》开篇的一首词《踏莎行》中写道:“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误,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

  这也几乎算是当下香港武侠小说的现状:风停潮退、江湖寂寞。在今天的香港书展上,你当然能买到金庸梁羽生等人的香港新武侠经典作品。但有的封笔多年,有的已经去世,还有的新作影响力远不如前。

  梁羽生、金庸、温瑞安、黄易,这些人就像是一座座的大山一样,横亘在后来者的面前,几乎无法超越。但也有独辟蹊径,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他就是在当下香港有“新武侠掌门人”之称的香港武侠作家乔靖夫。

  A/乔靖夫

  乔靖夫的武侠代表作《武道狂之诗》在内地已经出了简体版。乔靖夫,1969年出生于香港,属于看日本特摄片与本土武侠剧长大的一代。攻读大专翻译系时立志当作家,三年间埋首“练功”,毕业后随即展开“文字浪人”生涯,先后涉足新闻、计算机游戏、编剧、写词人等工作。

  1996年乔靖夫出版首部小说《幻国之刃》,开始写作一系列风格暴烈的“影像系”流行小说,包括动作幻想系列《吸血鬼猎人日志》,长篇“武战系”小说《武道狂之诗》,位居香港热销书榜单前列,被香港媒体冠以“新武侠掌门人”,甚至还被视为香港传统武侠小说的接班人。

  不同于金庸武侠强调传统文人、江湖情怀,乔靖夫推崇实战派武侠。他自身习武,写作带着武者的心情,继承了“旧派武侠”注重技巧的手法,同时又以现代科学的观点重新书写武侠。乔靖夫从15岁开始练习空手道,又在2009年开始学习菲律宾魔杖作为器械搏击。

  乔靖夫以练武人的视角携狂野“狼派”长篇小说《武道狂之诗》已在香港出版九卷,横扫香港畅销榜。《武道狂之诗》强调武术的实战性和对抗性,以传统武侠小说情节来推进内容,书中所描写的打斗场景异乎寻常的真实,让读者感受到武者世界的真实境界。

  乔靖夫认为,在华人世界里,整个武侠文化一直没有衰落,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华人的视线和眼球,通过游戏、漫画、电影等形式存在。只是在小说方面 遇到了一个低谷期。如今,香港能静下心来写小说的人不多,写武侠小说的人更鲜见。乔靖夫一直被寄予厚望,被尊称为“新武侠掌门人”。

  B/倪匡

  提起香港的科幻小说创作,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倪匡的卫斯理小说系列。

  1963年3月11日,首篇以卫斯理为主角的科幻连载小说《钻石花》在《明报》副刊首次刊载。2013年是倪匡笔下的角色卫斯理诞生五十周 年。当年的香港书展还特设“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展出大量珍贵展品,包括倪匡手稿、报纸连载复刻、小说封面原画、卫斯理主要人物展示,并播放相关广播剧。

  倪匡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创作卫斯理系列小说100余本。卫斯理毕生奇遇,踏足过地球核心、天堂、地狱、未来世界以及太空异域,遇上过外星人、 透明人、支离人及无数其它古怪生物,他的故事吸引过无数的华人读者,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集、电台广播剧及漫画,掀起一股“倪匡科幻热”。更有人把 倪匡称为“中文科幻小说的开山始祖”。

  当然,也有不少读者认为,倪匡的科幻小说以幻为主,科学性不够强,更准确应该叫幻想小说或奇幻小说,因为其中科技的部分主要是一种被倪匡借题发挥的载体,他表现的还是自己天马行空想象力创作的探险故事。

  卫斯理红过半世纪,在香港,还有别的人写科幻小说吗?当然有。生于1972年的谭剑,是较多被提及的一位。

  C/谭剑

  谭剑1989年和1990年分别拿下香港新雅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科幻故事组的季军和冠军。谭剑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计算机系,获布拉褔特大学企 管硕士。曾担任程序设计、系统分析及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开设顾问公司。这位英国伦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前程序设计员,2007年起以一年一奖的速度在台湾

  连摘四个指标性小说奖。其中《人形软件》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品有《免费之城焦虑症》《轮回家族》《虚拟未来》《换身杀手》及 《1K监狱》《免费之城焦虑症》等。其中《免费之城焦虑症》获“倪匡科幻小说奖”。《轮回家族》入围“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复审。

  谭剑的科幻小说擅长运用网络、科技、文化及商业等趋势,描绘逼真无比的近未来都会,让读者预视一个极有可能成真却不一定喜欢的世界,而个中的浮世男女和人性幽微,往往才是高潮戏码和重点所在。

  比起前辈作家同行倪匡的奇幻,香港的科幻小说年轻作家,专业的理科教育背景更强,对当下最新网络技术更为敏感,科幻作品的科学部分较浓。当然,有这样的特色,必然不会达到大众畅销,想要达到当年倪匡科幻小说的畅销度和影响力,道路还很遥远。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