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白先勇:文学仍是我毕生 最重要的追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1日15:24

  做客香港书展宣传新书《牡丹情缘》

  白先勇 文学仍是我毕生 最重要的追求

    白先勇昨天在香港书展上亮相。 白先勇昨天在香港书展上亮相。

  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开幕,它今年进入第二十五个年头。如今香港书展已经成为香港市民每年夏季不容错过的盛会。今年的香港书展同样令读者期待,一众名家齐聚一堂,与读者近距离互动交流。自1999年开始,香港书展广泛邀请两岸三地,包括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法国作家到访书展。今年书展围绕“从香港阅读世界——阅读越精彩”这个主题,举办了七大讲座系列,今年的名作家讲座系列邀请了白先勇、金宇澄、董启章、严歌苓、李敖、黄碧云、钟晓阳等作家与读者见面交流。

  昨天的香港书展进入第三天,白先勇携新书《止痛疗伤》和《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与读者见面,并进行演讲。他畅谈了自己十年来走遍世界各地推广昆曲艺术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并用新作《止痛疗伤》为其父白崇禧重新发声。

  2012年,白先勇的《父亲与民国》问世,引起广泛反响,在其新作《止痛疗伤》中,白先勇研究和梳理了大量史料。近年来,白先勇除了撰写白将军的传记文字之外,还致力于推动传统昆曲艺术的革新和推广,他笑称自己是昆曲艺术的“传教士”。新书《牡丹情缘》记录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新之路。“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在我们巡演完之后便成立了昆曲研究中心,在学生中教授昆曲的课程,目前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已经成立了昆曲研究中心,明年我们计划在台湾大学也成立一个。”白先勇说。

  现场有读者表达了对“作家白先勇”的思念,对此白先勇坦然表示:“近年来,我在还原父亲的历史与推广昆剧艺术这两方面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精力,无暇顾及文学创作,耽搁了很多的时间,但我深知文学还是我毕生最重要的追求。”

  谈昆曲力求让昆曲“回春”

  不久之前,昆曲《牡丹亭》登上了法国古堡的舞台,赢得赞誉一片。更早的时候,青春版《牡丹亭》在白先勇的带领下,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希腊等国家巡演,青春版《牡丹亭》早已不再“青春”,自2004年上演至今已演出数百场,并享誉海内外。

  白先勇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与昆曲之间的渊源,他对昆曲终生的挚爱源于10岁时看到的一场演出——梅兰芳与俞振飞表演的昆曲选段《游园惊梦》。“当年,我一下子就被两人优雅的演出深深地吸引,从此便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60岁的时候,我突然生发出一种责任感,不希望眼见这一门伟大的艺术式微,从此便开始走上推广昆曲的道路。”白先勇表示。

  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白先勇又推出新版昆曲《玉簪记》。白先勇认为,目前昆曲的发展正面临着演员、观众及表演方式的“老化”,如果不及时改变,将会加速昆曲的式微。“我在做的一切便是让昆曲回春,让这项艺术重新找回青春的生命,并绽放在21世纪这个舞台上。为此,我找来两岸三地的戏剧精英,磨出这个青春版的昆曲经典。”

  有现场观众向白先勇“诉苦”,认为自身的文化修养无法欣赏昆曲之美。对此,白先勇回忆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外巡演的经历:“在我看来,美其实是可以跨越国界的。近年来,《牡丹亭》在国外上演的时候,都是连演三天共9小时,一开始我也担心外国观众接受不了,最后他们非但没有提前离席,结束的时候还跳起来兴奋地鼓掌。”

  白先勇自推广昆曲以来,巡回演出了300多场。“我们到处演出,去过30多家高校演出,年轻学生对昆曲的反应非常热烈,昆曲是我们了不起的一项文化成就。最让人兴奋的是我们培养了一群昆曲的年轻观众。”白先勇说。

  谈父亲为父亲写传记

  从“现代文学传灯人”到“传统昆曲传教士”,是白先勇身份的一大转变,目前他更是致力于撰写父亲白崇禧的传记,他早前出版的《父亲与民国》在两岸三地与欧美汉学界都受到重视,并引起广泛的回响。

  白先勇透露,《止痛疗伤》是他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完成的著作,两人共同寻访耄耋老人,其中包括当时的幸存者,并广泛搜集湮没史料。“廖彦博是这本书背后最重要的功臣,他为我提供了史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学术支持。”

  身为白崇禧将军之子,白先勇承认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就是“为父亲说话”,他并不刻意回避自己的立场:“我当然是替我父亲说话,但是历史的资料本身就会发声,我不会去造假虚构,没有的事情我不会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