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 >> 正文

陈崎嵘: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 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

——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1日10: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崎嵘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讲话

  我们为什么要开全国首次的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怎么开好这个具有标杆性质的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来分析一下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我们所面对的网络文学现状。

  请允许我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先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背景之一:中国梦的提出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确立。诚如贤者所言,今日之中国,适逢千年未有之变局,其行进也迅疾,其承载也厚重。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中国梦是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它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执政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外交等诸多领域和层面,融合了建设经济富国、政治大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美丽中国、和谐世界等多个维度的内容。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团队梦、个人梦;既是物质梦,也是文化梦、文学梦。归结到文学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学梦。使我们的文学如楚辞汉赋般雍容大气,似唐诗宋词般辉煌璀璨,若明清小说般脍炙人口,像鲁迅杂文般犀利深邃。

  背景之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座,提炼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指明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的关系,融合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趋势,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价值追求的共同目标和基本准则。我们的文学和作家,如何用文学来艺术而形象地诠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诠释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诠释中国特色的道德观、义利观、爱情观,遵守政治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增添艺术的养料和形象的教材。

  背景之三: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加速。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国文学,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国文学也以更加自信的心态逐步走向世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那样,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在满足中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参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为世界文坛贡献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情感资源和审美创造。如何在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中,既保持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风度、中国气派,又能以中华民族的雍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胸怀,促进世界上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背景之四: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行业变革非常之多,许多领域许多行业实现了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影响到世界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创造、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并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人际交往和思维模式。我们必须看到并承认,这是世界大势,也是时代趋势。浩浩荡荡,横无际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种趋势,既给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也给文学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文学如何合理地赞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时反映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同时警示现代科技有可能使人类生活异化的危险?如何让文学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自由而高远地飞翔,实现文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当我们用这样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文学视野来观照这次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就会蓦然发现它的多重意义和历史价值,从而增添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诚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我们面对的网络文学现状:

  从1998年痞子蔡发表第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至今,我国网络文学已走过16个年头。如果把网络文学比作一个人,那现在已脱离童年,成长为少年了。少年,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蕴藏着生长的渴望和冲动、预示着无数可能性的年龄段哦!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少年的“英姿”吧!其一,网站。全国有专业文学网站(频道)500余家,其中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约50家,重点文学网站30家左右(就是本次与会的文学网站)。其二,产量。每年生产长篇小说约10万部。文学网站日更新突破1.5亿汉字。其三,作者。全国签约作者人数已突破250万,10万作者通过网络写作获得经济收益,其中有3万职业或半职业作者,75%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70后、80后是主力军,90后是后备军。中国作协重点联系的网络作家620名。其四,读者。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统计,有41.9%的网民即3.51亿读者通过互联网(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浏览文学网页,位居移动互联网阅读第四位,在线和无线日浏览总量超过15亿人次。其五,类型。网络文学以类型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分:玄幻奇幻类、架空历史类、穿越类、科幻类、武侠仙侠类、都市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战争类、游戏竞技类、婚恋家庭类、职场官场类、校园青春类、宫斗类、异能类、同人漫画类等等。以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为例:唐家三少创造了文学创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连续100个月不断更新,创作近3000万字,总阅读人次达2.6亿。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想象:每当夜幕降临,千万之众在同一时间段,在不同键盘上,敲打出上亿文字,像蚂蚁群,像光束一样,进入网络;而全国各地(甚或包括海外唐人街上)3.51亿文学网虫则趴在互联网的某个服务器前,或者在地铁上用手机,或者宅在家中用其他电子阅读屏,醉心于搜读网络文学作品。这是一幅令人心动的文学图景,也是亘古未有的文化景观!

  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保持5000年文明不间断、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古国,文学就是这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神话,先秦百家,汉魏辞赋,唐宋诗词,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一路走来,如长江奔腾,似黄河咆哮,其间九曲回环,高潮迭起,文体演变,多姿多彩。但文脉相续,文气相通,文风相承,文采相似,谱写了一部宏伟壮阔、星汉灿烂的中国文学史,涌现出多少个骚人墨客,流传下多少篇锦绣文章。

  但客观地说,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能有现在那么多的人员参与创作,能产生现在这样天文数字般的作品,能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多的读者,能像今天这样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如此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我认为网络文学对社会、对文学的贡献至少有四:一是从一定意义上说,帮助人们实现了“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文学梦想,构造了一种崭新的通俗娱乐文化,甚至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二是培养了大众对文学的兴趣,打破了文学的神秘感和精英书写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为作家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三是为传统文学提供了观察及反映生活新的视野、新的题材和范式,新的审美意蕴和传播方式。四是丰富了文学原创内容,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影视、游戏、动漫、玩具产业的发展提供“母本”,弥补传统文学原创内容的不足。

  与此同时,我们并不讳言,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些问题甚至是明显的和严重的。譬如,某些网络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种偏离,对现实生活的某种疏离;某些网络文学作品展示出来的低俗、庸俗、粗俗甚至是恶俗现象;某些网络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不思创新、跟风复制、同质化生产的做法;某些网络文学作品以量取胜、粗制滥造、文字“注水”的恶习;资本先天的逐利性和一些文学网站商业化运行导致唯“点击率”马首是瞻的倾向;还有,对网络文学行业规范化管理的缺失,管理体制和引导机制的不适应,等等。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引起正视和警醒,不加以引导和改变,那就会影响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葬送网络文学的灿烂前途。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伴随着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这16年来,对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一直在进行,出现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学者和专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人做过一个简略的统计:网上有关网络文学的论文2000多篇,其中有7篇是博士论文,还有40部左右研究网络文学专著。本次会议邀请的28位专家学者就是目前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中的佼佼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特别是还很少从网络文学的本体出发进行研究,还没有像传统文学一样建立起系统而权威的评价体系,对网络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知之不多,概括不准;缺少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评论文章,对网络文学的创作指导和阅读引导不力。从总体上看,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呈现出滞后状和不适应状,网络文学研究者与创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膜”、以至“割裂”。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关于网络文学本身的讨论乃至激辩。不少人责疑:网络文学是文学么?或者说,网络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网络文学创作和传播主要是文学行为还是商业行为?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阅读、扩散和转化与传统文学相比,到底具有什么独特性?

  有鉴于此,我曾于2013年7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文,呼吁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随后,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人民日报文艺部、光明日报文艺部先后开展了网络文学理论笔谈,两大报陆续发表了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文章。尤其是前不久百岁名家马识途老先生那篇《要善于引导,也要宽容一点》的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马老以期颐之龄、世纪之历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其人其心其文令人感佩。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对网络文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要善于引导,也要宽容一点。对此,我深以为然。今天我们又联合举办全国首次的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这是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我们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高规格的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这是第一次网络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与网站实际管理者、主流媒体“亲密接触”,“接地气”研讨的会议,也是各方高人第一次对网络文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客观而翔实的分析、科学而理性的论证的会议。这三个“第一”就是本次研讨会的历史标记,它注定我们这次研讨会将被写入中国网络文学史。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认真深入而不是敷衍应景式的研讨,力求形成符合网络文学创作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某种共识,作为今后研究网络文学的一些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五湖四海、高人云集的研讨,逐步明晰关于网络文学的审美要素,提出符合文学本质、具有网络文学特征的评价标准,作为今后评判网络文学的一种依据。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接地气”式的研讨,能够找到网络文学创作中的“金刚钻”,找准网络文学的“低洼地”,为网络作家的创作提供某种遵循。我们的终极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理论体系、评价体系、话语体系。

  所谓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文艺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网络文学现象,把握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接受、网络文学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意义、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网络文学的构成要素、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接受、评论家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评论、网络文学的历史演变渊源及当下发展变化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网络文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就是从引导我国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判“尺度”,遵循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确立有关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形成价值导向和创作导向,回答网络文学与人民、与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按照艺术规律、美学原则、读者人气来鉴赏和评价网络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审美风格,回答网络文学怎样实现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的途径;分析网络文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文本的异同,回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在网络文学中的表现,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所谓网络文学的话语体系,就是从我国网络文学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一切文学理论成果和话语形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适合网络文学基本特点、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一整套话语体系。这一套话语体系是由网络文学实际需要、文学历史传承和中国表达风格等因素综合后形成的。它应当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并拥有自己独特的话语语汇、知识概念和话语规则,具备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我们深知,建构这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评价体系、话语体系,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次研讨会所能完成的。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学的文论自三国魏帝曹丕的《典论·论文》始,至今已近1800年;如果说西方文学的文论自柏拉图始,更是长达2300余年。由此可见,建构传统文学理论时间跨度之长,工程难度之大。我们还深知,现在的研讨必然仍受制于网络文学发展阶段的局限,或者会带有与会者自身视野的偏颇。但正如处女地没有垦荒者永远是处女地一样,如果不开展理论研究和建树,网络文学将永远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是有计划系统性开展网络文学理论研讨的时候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总得有人来开这个头。应当说,我们是在拓荒,大家都是拓荒牛。显而易见,这个工作是有难度的,是具备挑战性的。正因为如此,才激起我们“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意识,激发我们研究的冲动。犹如藏卧在战壕中的战士一样,充满了对即将打响的战斗的一种期待和激情。

  我们对本次研讨会寄予莫大期望,也诚恳地希望与会全体专家学者和各文学网站、各媒体的朋友们齐心协力,共同开好这个研讨会。在会议中,我们希望大家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这是我们观察客观世界、分析万事万物的“望远镜”、“显微镜”,是开车跑路的“方向盘”,是木匠做工的“墨尺”、“准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弃之不用。二是贯彻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搞废黜百家、唯我独尊;提倡民主自由、集思广益,不同观点可以讨论,可以争论甚至辩论。观点可以相同、相似,也可以相左、相反。三是坚持科学说理。提倡理性思考、以理服人。提倡从网络文学的现状出发,从网络作家队伍的实际出发,从网络文本出发,以事实服人。在研讨中,坚持求真务实、实话实说,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四是探索创新研讨形式。文无定法、会无常态。提倡超越常规、创新创造,反对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提倡服从真理、能者为师,反对论资排辈,不必“为尊者讳”,把研讨会开得自由活泼、热烈坦诚、充满生气、富有实效。以不辜负全国网络文学界对本次会议的期望,也不辜负北戴河7月天气对我们的优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