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守望传统艺术的古典美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傅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1日10:04 来源:光明日报 傅谨

    梅兰芳是20世纪最具世界影响的中国表演艺术家,更是近代以来中国表演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今年恰逢梅兰芳诞生 120周年,重新认识与总结梅兰芳的艺术思想与人格精神,努力传承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精髓,无论是对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还是对推动中国文化“走 出去”,都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梅兰芳的人生与艺术是一个整体,且相互支撑。梅兰芳外圆内方的性格和外柔 内刚的艺术,内外融通,构成他如太极般的生命表达,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在近代最精彩的演绎。所谓外圆内方的性格,指的是他待人处事温柔敦厚,内心却始终抱持 极强的原则,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任何犹豫和动摇。而他外柔内刚的艺术,就是以他为代表的男旦京剧表演艺术最核心的美学特点。梅兰芳扮演的是女性戏 剧人物,而且是积极健康与正面的人物,他的表演始终符合传统美学对旦角的定义,必须出之以柔美;同时他又是男性演员,男性特有的内在力量赋予柔美的表演以 刚性的力的支撑。他所扮演的戏剧人物虽有女性化温润和美的外表形体展现,但在这种表达背后还蕴含着扎实的基本功,有足够的爆发力,如此方能在戏剧人物的行 动与感情表现所需时,充分实现舞台表演的要求。梅兰芳的保留剧目如《贵妃醉酒》《御碑亭》《天女散花》和《廉锦枫》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男旦艺术大 致在19世纪形成其鲜明特色,至梅兰芳这一代优秀表演艺术家,其光彩方得以充分绽放。民国年间,京剧男旦表演艺术成就达到顶峰,多元的美学风格兼备,并成 为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一脉。重新认识与理解以梅兰芳等人为代表的男旦表演艺术的成就与魅力,不仅能加深时人对京剧艺术的认识,更是理解传统哲学的捷径。

    梅兰芳名满天下,他的艺术声望早就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对他的艺术道路以及艺术思想,却也不乏曲解,其中某些重要且广泛流传的曲解,实有复杂的美学与社会根源。对梅兰芳编演时装戏的理论意义的演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20 世纪10年代,是梅兰芳的艺术风格逐渐定型的重要时期。民国初年梅兰芳两次赴上海演出,这是他的艺术声誉迅速崛起的重要契机,短短几年里,借两次赴沪赢得 的市场声望所助,梅兰芳很快成为社会公认的巨星,纵有“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也不得不坦诚地认可梅兰芳首屈一指的市场号召力。梅兰芳崛起在特殊的演出 市场背景下,在北方,因为民国政府下令取消男女同台演出的禁令,大量女伶尤其是相当一批城市色情行业的从业人员涌入剧场;在南方,海派京剧借机关布景和连 台本戏,通过各种感官刺激手段吸引观众。一段时间里,无论南北,京剧演出市场确实空前繁荣,却也鱼龙混杂。时俗移人,贤者不免,梅兰芳亲身体会到上海商业 化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力量,确实也曾经尝试着模仿与学习海派京剧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创作了《一缕麻》《邓霞姑》和《牢狱鸳鸯》等数部时装戏,但是他并没有为 市场的短期轰动效应所迷惑,更通过实际的创作与演出,深切地体会到时装戏与他所接受的表演艺术教育传统之间明显的距离。所以,恰恰就在这一时期,他重新拜 师继续学习昆曲的表演艺术,绝非偶然;而且,在他编演了包括《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古典美学趣味、同时也更能体现他自己的艺术优势的 古装新戏之后,两者之间的短长,在他心中早已一目了然。

    梅兰芳在20世纪10年代~20年代编演的那些古装新戏,显 然比同一时期他短暂涉足的时装新戏,更能代表和体现他的艺术追求,正因如此,在后来的日子里,那些曾一时轰动的时装新戏,很快就被搁置一边,而古装新戏则 在经常的演出中,逐渐趋于完善。认真思考梅兰芳从草创到放弃时装新戏的过程,体会这位明智的艺术家在市场全盛时期,何以要放弃时装新戏这条看似新潮的创作 道路,实为理解梅兰芳艺术选择的一把极重要的钥匙。民国初年京剧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背后是激烈的竞争,而时装、时事以及各类感官刺激的手段,一时成 为商家们吸引看客的噱头;同时,不可否认,坤旦初兴,她们运用身体优势色相诱人的表演,充斥了当时的演出市场。梅兰芳是这一时期努力保持京剧的尊严,并且 通过昆曲美学的滋养,让京剧更接近于古典艺术风范的有理想的艺术家的典范。面对演出市场上两方面的严峻挑战,梅兰芳的成功远不止于高企的票房,更在于他用 自己的表演,彰显了纯正的古典艺术的魅力,既战胜了情色,又战胜了流俗。尤其是在昆曲式微、雅文化遭遇严峻挑战的危机中,他用温柔敦厚、中正平和、圆融通 透的表演,证明了传统艺术在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中不可战胜的魅力。

    梅兰芳的时装新戏虽不乏良好的市场反应,却不足以 充分体现与表达他在技术和艺术上的追求。能够在市场的喧嚣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这是梅兰芳的艺术观念成熟的标志。我们无须一概否定时装新戏的戏剧价值,然而 梅兰芳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包括通过学习和演出昆曲经典剧目的实践,最终清晰地意识到,只有京昆传统剧目和古装新戏,才能充分发挥与展现他之所长,同样也更 接近于千百年来趋于成熟的民族戏剧美学之精髓。所以,在这个梅兰芳艺术风格定型的重要时期,他坚定地选择了那些更符合古典美学原则的剧目。这样的选择看似 不合时宜,却体现了他清醒的头脑和不愿随波逐流的信念。京剧的历史进程给予了梅兰芳肯定的回答,证明了他舍弃时装戏、重回古装戏之正确。

    梅兰芳对传统戏剧所蕴含的古典美学精神的坚守,更体现在他中年之后的艺术道路上。抗战胜利之后重现舞台的梅兰芳,比以往更纯粹地守望古典美学,他的这种坚持更显自觉。这种坚守,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点。

    众 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的“戏改”对戏曲界,尤其是对崇尚古典美学原则的梅兰芳这样的表演艺术家,构成很大的压力。极“左”思潮在那一时期的戏曲界最典 型的表现方式,一方面是对传统剧目当代价值的强烈质疑直至粗暴否定和要用苏俄戏剧取代中国文化的幼稚的“文化进化论”,同时还有急功近利的工具论文艺观, 尤其是片面倡导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与演出,甚至直接要求以戏剧图解政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梅兰芳是否还有可能继续坚守他所认定的古典美学原则,是否还有可 能保持他始于20年代的艺术选择?这一时期梅兰芳经受的挑战,或许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应对的。尽管新社会给予他很多荣誉,他年轻时编演时装戏的经历,也经常 被引用为现代戏创作的范本,但另一方面,梅兰芳从不轻易否定同行们尝试编演现实题材剧目的可贵探索,他自己却毅然决然地坚守着古典美学的原则与信念,用极 能体现他行事风格的“有所不为”的特殊方式,坚持只演出那些经过时间检验,既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又有积极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达的传统剧目和古装新 戏。梅兰芳的艺术生命不仅因此得以延续,而且还用他始终为千百万民众喜爱的表演,证明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生命力和不朽价值,为自己、并且为戏曲界众多古装 剧目争得了存在的空间,客观上起到了在极左思潮泛滥的环境下挽救传统戏剧之一脉的积极效果。

    梅兰芳一生的艺术与人生 轨迹,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从整体上看,他既有极好的先天条件,自幼勤奋好学,后天更得到名师指点和社会各界协力相助,因此艺术生涯和生命历程算得 上波澜不惊。然而,透过表象,更细致深入地研究梅兰芳将近60年的艺术生涯,他人生和艺术经历中诸多的重要抉择背后却有着不易为人们感知的勇气与果敢。在 不同历史时期,面对林林总总的市场诱惑和菲薄、鄙视民族艺术传统的极左思想文化风潮,梅兰芳的艺术表现一如他的日常生活,外圆内方,外柔内刚,这是梅兰芳 的艺术与人格。守望传统艺术的古典美学,是梅兰芳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