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红孩:到荞麦园去闷得儿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8日10: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红 孩

  民以食为天。今天的国民虽然腰里鼓了,吃的东西多了,可真的要是来了朋友、同学、战友,到哪里摆桌请客还是要费些心思的。近些年,私家菜特色馆盛行,人们之所以趋之若鹜,除了饭菜高档好吃,给请客人的面子抬点儿外,最为重要的就是隐蔽性。

  我这么一说,肯定会有个别的私家菜老板站出来向我拍砖,说,你小子不要这么武断,我们这些买卖人也不全像你想的那样两眼就只认钱,我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当然相信这话不假。

  几天前,到陕西西安参加散文家张培合的作品研讨会。会议开始前,贾平凹艺术研究院的秘书长马莉带着一个挺文雅的女士走到我近前,她将手里的一本《新陕西》杂志送给我,指着一旁的女子对我说,这是荞麦园的老板。马莉离开后,我问身边的一位女评论家可否认识女老板,评论家说她不认识,但她从我手中的杂志上看到封面上正是荞麦园的老板时,她又找补了一句,这女人的气质倒是挺好的。

  参加一个活动,认识几个企业家,接到几本杂志,这是当下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我万万不曾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快到饭点时,马莉对我说,真不凑巧,本来贾老师要陪你一起吃饭的,他上午临时有会议脱不开,让我和张培合几人陪你到荞麦园正儿八经的吃一次地道的陕北饭。荞麦园?我马上联想到昨天见到的女老板,于是对马莉说,昨天在会议上我见到过的那个荞麦园女老板,名字好像叫薛莹巧。马莉说,对,就是她,不过我们一般都称她薛总。贾老师则给她起名叫——荞荞。

  荞荞!多好听的名字,亏得贾平凹想得出来。

  看着荞麦园的名字,使人不禁想到西贝莜面村和晋风饭庄一类专营山陕特色菜的饭店。巧的是,一个月前我曾到山西去采风一周,吃遍了山西的面食。山西和陕西虽然都以做面食闻名全国,单就面条而言,我还是喜欢陕西的风味儿。面食中有一种不是以小麦做原料的,而是以荞麦面做原料的,如栲姥姥、碗托儿、搅团、麻食等。近些年,随着各种慢性病的大量增加,人们逐步开始注重生态饮食。医学研究表明,像荞麦这种高寒地区的农作物,长期食用确实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糖尿病、高血压作用的。

  荞麦园的主人荞荞选择荞麦饮食作为饭店的主打不是随意想出的,她从小生活在陕北榆林地区,其爷爷就是一九四八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东渡黄河时的老船长。“当年那条毛主席率领中央纵队坐过的船至今保存完好,就在我们五楼的美术馆陈列,我们管它叫东渡船,老乡们则亲切地叫它龙船。”提起爷爷当年送毛主席东渡黄河的情景,荞荞一脸的无限自豪。见状,我把背着的印有毛主席头像、上面书写毛体“为人民服务”的军用书包举到荞荞的眼前说,你看多有缘,我今天把毛主席请来,就是想让他老人家看看昔日老船长的后代是怎么成为企业家的。

  “不不,我哪里称得上企业家呢?不过经营个小餐馆而已。”荞荞谦逊地说,“不过话要说回来,我经营荞麦园,就是想向社会提倡健康生态饮食的理念。”

  知道我要来荞麦园,荞荞给我安排的是冰镇凉皮、荞麦饸饹面、荞麦皮水饺,喝的是自酿的米酒和自产的南瓜汁。我说,这对于偏素食的我再合适不过了。荞荞说:“我们还有更独特的呢!”说话间,只见门一开,从外边走进几个头扎羊毛肚手巾、腰戴红兜兜的俊俏姑娘小伙儿,我扑哧一笑,说这不是阿宝和王二妮现身了嘛!荞荞向演员介绍,客人都是从北京来的,给唱几首地道的陕北民歌吧。小伙儿冲我问,您点啥子嘛!我想想,说,先唱一首《兰花花》吧。

  于是,伴着琴声,一对男女歌手尽情地唱起来:

  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英英采,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是爱死人。

  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孩儿数上兰花花好。

  红绣鞋,金莲子,好比两盏灯,

  兰花花穿上搅乱年轻人……

  听着那熟悉高亢的旋律,我仿佛又一次来到陕北高原。我对荞荞说,我都想到陕北了。荞荞说,秋天我陪你到东渡岸边望黄河,那可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

  我相信荞荞的话。我多么希望明天就是秋天啊!

  歌手和我们互动唱了《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五六首陕北民歌后,准备告辞去别的房间继续演唱。这时,一位同去的文友从兜里掏出几百块钱当做小费硬要往歌手的手里塞,歌手看着荞荞脸上露出非常为难的样子。荞荞说,她这里的歌手一般不接受客人的小费,她对所有的员工要求都很高,譬如每人每月必须看一本书,而且要交书面学习心得。每月至少存款五百元,到年节必须给家里父母寄钱。“我不希望我的员工在荞麦园干七八年后还是小工,他们必须有出息。”荞荞自信地说。

  饭菜快上齐时,马莉提醒道:“红老师一会儿要赶到机场,咱们抓紧吃,然后到楼上美术馆看看。”

  由于在中央文化媒体工作,我到全国很多的美术馆参观过,这其中也包括许多的私人美术馆。或许是因为荞麦园美术馆就建在西安美院的大门南侧,我担心这里会有人看吗?如果想看,美院的美术馆里该有多少珍贵的藏品呢?

  可是,当我顺着电梯步入四层美术馆时,我被震惊了。这座仿陕北窑洞的建筑,高有八米多,里边悬挂着近百幅各种风格的画作,其中不乏刘文西、杨晓阳、王西京等当代重量级画家的力作,还有贾平凹、萧云儒等文人雅士的书画作品。在贾平凹为荞麦园所题写的“鼓腹而歌”书法前,我不由得会心一笑。荞荞问我笑什么,我说,以前只听演员常说“饱吹饿唱”,现在老贾却反其道而行之,到底是大人物的思维啊!

  我好奇地问荞荞:“你收藏了这么多的名家字画,你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荞荞把我带到五楼的龙船旁,充满感慨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少年时我就有自己的艺术梦。每当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滔滔黄河水,我的眼前总会情不自禁想到爷爷当年在黄河上摆渡船只的画面。那是英雄的画面,也是苍凉的中国男人的画面。只可惜,我目前没有能力亲手为爷爷们去画像,但我可以为那些有能力的画家去服务,提供交流、传承的平台。”

  为英雄的爷爷画像!这是一个女子的声音,这又不是一个女子的声音。人一旦有了这种毅力与信念,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做不好呢?倏忽间,我从荞荞的眼神中似乎悟到了我要向她探寻的答案。

  补记:这个午间的邂逅时间很短,虽然有几个人陪同,也热闹了一阵子,可我却有了一个人独享的快乐。在北京,人们把这种感觉往往形象地称作是“闷得儿蜜”。我想告诉荞荞,不知她以为如何?姑且自己先得意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