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关注华裔女性海外生存(达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8日09:35 来源:中国作家网 达 哇

 

 

 

  《雪百合》是旅加华人李彦用英语创作的长篇小说,可归入当代北美华人离散文学体系。《记述离散华人》一书的作者罗少频认为,加拿大华人文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移民的后代创作的作品,另一类是来自华人新移民的作品。第一类作品叙述的是早年华人铁路工和历史上的华人家族生活,以及华人群体对于制度化的种族歧视的反抗和对重塑新身份的诉求。第二类反映的则是来自华语地区新移民的呼声,如发表了双语叙事长诗《枫叶与河流》(Maples and the Stream)(1999)的赵廉、出版了回忆录《苦风孤叶》(Leaf in a Bitter Wind )的叶婷行、用法语创作的应晨,李彦就属于第二类作家。虽然隐形种族歧视和种族刻板形象依然时常是这些作家讥讽的对象,但与种族歧视相关的偏见不再是他们的主要着眼点,这一类作家与母国的家族、文化关联紧密,而又与新的国家产生了深厚感情。

  李彦1987年留学加拿大温莎大学,攻读北美历史。在《雪百合》之前,曾创作英文小说《红浮萍》。

  《雪百合》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展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移民的生活画卷,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空穿越频繁,既是散文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散文。书中不仅描写了80年代的大陆留学生,也勾勒了港台地区的华人移民、颠沛流离的偷渡者以及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牙买加、越南、印度移民;不仅有中国两代人的思想冲突,更有中西文化的交织、不同种族和性别之间的碰撞。

  小说通过叙事人“百合”描绘了大批生活在加拿大的少数族裔,其中很多是女性。她们生活在种族等级的最底层,要承受来到新国度的艰难,还要忍受被主流社会抛弃带来的苦恼。女主人公“百合”历经磨难得以出国留学,一落地就要为生计发愁,患得患失,怎样把“失”尽量减少或规避,是“百合”在生存中时时要权衡的。

  作为移民大军中的一员,“百合”的移民史是一部具有独立精神的中国女性的海外生存史,和几乎所有登陆时囊中羞涩的技术移民一样,她要面对求职、工作、失业、再求职的过程。书中末尾“百合”的母亲有句话可以概括整部书的价值观,那就是“不要把你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百合”留学的专业是历史,毕业后就要面临失业,她放弃了博士学业,走入社会,做过家政服务、仓库工人、酒店服务、公司文员、文件翻译等等,接触了三教九流,其中的酸甜苦辣令人百感交集——虽然2000年后移民的经历没有书中那么曲折和屈辱,但我听说过的移民故事在书中都有类似的版本。

  书中还大量描述了华人移民来到加拿大后信教的故事。去教会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故事,旧信仰的崩溃和缺失使得很多人急需新的“神”来维系自己的精神诉求。他们积极投奔教会寻找位置,却无人表现出对于民主政治的参与精神,这种现象被加拿大政治学家认为是新移民对于“全面融入社会的重要元素”的忽略。新移民应有的权益是无数民主运动和诉求斗争的结果。新移民尤其是女性新移民,通常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包括更明显的种族主义、更低的薪酬、更多的家庭负担,以及面对暴力更为脆弱的体质。书中描述“百合”在一家香港人开的仓库工作,名为“经理”,实为搬运工。她们的人权时时被侵犯:不仅要在摄像头下工作,下班时还要排队搜包,以防有员工监守自盗。当“百合”质问保安时,一位印度女工提醒她头顶的监视器。“百合”毅然决然地拒绝搜包,并当即辞职。

  李彦和她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是幸存者,幸存的代价是屈辱、等待、忍让。孩童和少女时代在故土的生活给了李彦丰厚的文化积淀,而到加拿大头10年的奔波和坎坷,又让她积累了洞察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财富。人生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上天的馈赠,即使是看似屡遭不顺的经历,只不过有人把它看成迷失和耻辱,而有人则把它视作对意志的考验锤炼,李彦和她笔下的“百合”就是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